如如不动的静定。
四禅完成后便具备了神通、神变的基础。但要运用和发挥自如,还必须有一个较长的掌握、学习、提高的过程,即“十遍行”、“十遍行”即地遍、风遍、水遍、火遍、青遍、赤遍、灵遍、白遍、光明遍、限定虚空遍等十种功法。这种功法具有提高定力的特点,而定力至极时,参以某些意念就可以实现更高层次的神通。
据说这种功法的功效很大,能显现各种功能,对开发智力作用很大。其实这就是一种排除杂念,提高记忆力的方式,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我们常说的专心致志就是这种意思,不过佛教的功法更系统化一些。
大乘宣传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把成佛度世、建立佛国净土作为最高目标。在修习方面,大乘提倡以“六度”为主要内容的菩萨行。
六度,就是六种从生死此岸到达涅磐彼岸的方法或途径。包括1、布施;2、持戒;3、忍、4、精进;5、定;6、智慧。
“布施”是指施与他人财物、体力和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直至解脱的一种修行办法。“持戒”指遵守一切佛教教义所允许的思想、言行,屏弃相反的行为。“忍”则指安于苦难和耻辱。“精进”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用功修炼。“定”指为获得佛教智慧或功德、神通而修习的心专一境的功法。“智慧”指以“假有性空”理论去观察一切现像的特殊观点和方法。
大乘佛教的教义比小乘的要求宽松,适合一般百姓接受、修炼,所以在我国古代的传播过程中被广大百姓以及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形成了众多中国化的流派,如著名的天台宗、禅宗和密宗。在这些流派当中,修禅的方法也有了各自的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