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赵氏虎子 > 第799章:赵代李氏

第799章:赵代李氏

二弟你始终呆在凉州,未曾参与篡位之事,邯郸未必不能饶你。……更何况,中原尚有叛军作乱,邯郸应该不至于对我杨氏赶尽杀绝。总之,待我死后,你便开城门投降。”

听到这话,杨继欲言又止,却被杨雄阻止道:“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让我杨氏留下一丝血脉。你莫要迟疑!”

杨继犹豫半晌,最终神色复杂地说道:“是否先与三殿下商量一下?”

杨雄沉默片刻,旋即叹息道:“不必。……我杨氏对他已仁至义尽,他会理解的。你去吧,莫要等薛敖攻破城门,为时晚矣。”

杨继迟疑片刻,最终默默点了点头。

当日,杨继开城门投降,而杨雄以及老五杨暐,则双双自刎。

收到杨继愿意投降的消息,薛敖立刻率军前来,在确认无诈后,命人绑下杨继,旋即率军进入城内。

见大势已去,三皇子李虔与其母杨妃亦相继服药自杀。

对于这母子二人的自杀,薛敖不悲不喜、无动于衷,反而与邹赞商量起对杨继以及其他杨氏族人的处置。

事实如杨雄所料,邹赞虽奉邯郸之命讨伐凉州,但目的仅仅在于讨伐牵扯到‘弑君’之罪的杨雄、杨暐、李虔几人,倒也未曾想过要将凉州杨氏赶尽杀绝,毕竟杨氏久在凉州,在境外诸羌部落中极有威望,倘若将杨氏赶尽杀绝,会不会引起羌人为杨氏复仇另说,凉州面对羌人的威慑力无疑会大大削弱。

包括杨氏五子的老二杨继。

此人确实没有参与邯郸之乱,且一直坐镇于边境,在凉侯杨秋老迈卧病的近些年,可以说正是杨继震慑着羌人,除非另调一员良将坐镇凉州,否则将杨继等人赶尽杀绝,反而不利于国家。

更别说,他邯郸接下来还有与江东叛军的交战,邹赞当然希望杨继能尽快使凉州稳定下来,助邯郸抵挡江东叛军的攻势。

可如何让杨继乖乖听从邯郸的命令呢?

考虑再三,邹赞与薛敖商议道:“可以暂时将杨氏的族人迁至邯郸一带作为人质,如此,杨继必然乖乖就范。”

薛敖想了想,点点头同意了邹赞的决定。

于是乎,邹赞便吩咐人带来杨继,对后者说道:“考虑到你兄弟几人此次犯下的滔天罪行哪怕是将你杨氏诛尽亦不为过,但念在你杨氏多年坐镇凉州有功,且当今邯郸正是用人之际,我代朝廷网开一面,留你一命,且不追究你杨氏其余族人,但需要你为你兄弟几人的罪行赎罪,将功补过。……为使邯郸放心,我决定将你杨氏族人暂时迁往邯郸一带,你可答应?”

作为阶下囚,杨继自然不敢拒绝,点头答应。

于是,邹赞便下令将杨氏族人迁往邯郸。

至于此前投奔凉州的以前太师王婴为首的官员,亦被邹赞下令抓捕,通通抓回邯郸。

而与此同时,义师这些年亦在逐步扩张势力。

除了项宣打下的巴蜀两郡,陈勖亦相继夺取了山阳、睢阳、任郡、鲁郡等地,这还是在赵虞有意约束下的结果,否则,恐怕整个大河以南都已被义师攻占。

新王六年五月,邹赞、薛敖陆续率得胜之军撤回邯郸,消息传到大河以南,义师也立刻停止了扩张。

截止当前,整个中原除了颍川与河南、梁郡、济阴、东平、济南、济北等几个大河沿岸的郡,其他大多都已被义师攻占,此时义师所占据的地域,其实已经隐隐超过了晋国。

当邹赞、薛敖凯旋而归的消息传开后,整个天下都在观望,观望于晋国与义师是否会爆发战争。

而这场战争一旦爆发,那无疑是迄今为止最浩大的战事。

然而出乎天下人意料的是,无论是晋国还是义师,都没有主动引战的意思。

其实道理很简单,邯郸刚打完讨伐凉州的战事,虽然取得了胜利、且迫使凉州再次臣服,但军队与粮草却损失严重,充其量只能在大河沿岸防守,却没有主动进攻的余力;而义师趁邯郸讨伐凉州的实际,新占了许多郡,暂时也还未能消化。

于是乎,晋国与义师竟呈现诡异的和平,隐隐有些划河而治的意思。

虽说现在不打,不代表将来不打,但至少当下双方还未做好交战的准备。

于是趁着这段和平期,邯郸索性先把鄄城侯李梁给扶正了。

新王六年九月,邯郸传出噩耗,新君李欣不幸感染怪疾,药石不灵,不幸驾崩,经朝中与董太后商议,择李欣的叔父鄄城侯李梁继承大位。

李奉如愿以偿成为了太子,但他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