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腰,两个人默默地相拥,直到巷子外面,陆进眼看时间来不及了,按了一下喇叭,两人才依依不舍地分开。
***
梁毅走后,刚开始一段时间,姜瑜很不习惯家里整日都只有她一个人,总是没什么精神。尤其是冬天,天寒地冻,没事干,姜瑜整天都只能窝在房子里。
见她这样,卢主任不放心,怕她憋坏了,邀请她去卢家小住一段时间。
别人家哪有自己家呆着自在,姜瑜婉拒了卢主任,打起了精神给自己找事做。她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堆关于农学和植物学方面的书,她打算等开了春之后,在自家的院子里各种植物都种植几株,以此来对比,研究究竟哪一种植物吸收的灵气最多。
是的,不同种类的植物,哪怕在同一片土地种种植,长出来的植株或果实里蕴含的灵气也是不同的。以前那种给秦老头他们每日吃菜的方式实在是太粗暴,太粗放了,大部分的灵气都被排泄掉了,只有极少的部分能被人体吸收,进而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这样一来,非但浪费不说,而且见效慢,需要长期食用用灵气滋养出来的蔬菜,才能慢慢看出效果。在以后风云变幻快节奏、急躁的社会中,很多人都没有耐心天天花大价钱去买这种蔬菜,一日三餐食用。这样非常不利于他们做大做强,必须得改变。
姜瑜想出了两个思路,一个是开养生馆,面对拿的出钱也舍得掏钱非常惜命的土豪和权贵阶层,提供最顶级的食材和各种灵气养生方式。另一个是把蕴含灵气的食材和药物制成保健药品,平价销售,造福广大的普罗大众。
但她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将在把食材和药物制成保健药品的同时保留其中的灵气,让其不流失。这个问题,哪怕是最顶尖的生物学者也帮不了她,只能她自己慢慢钻研。
姜瑜买了许多生物学、食物提炼工艺方面的书,自己埋头钻研,不懂的还去旁听大学里的课程,拎着礼物上门请教黎市大学的生物学老教授们。至于工艺方面的事情,她也花了不少功夫,去参观了黎市的几个食品加工厂。
可惜现在的技术和机械还很落后,就现有的机械加工方式,并不能锁住食物和药材中的灵气。姜瑜又把目光投向了米国,托人带了一些国外的食品加工技术方面的书本回来研究。
冬去春来,二月春回大地,草长莺飞,姜瑜把第一批实验的种子种在院子里时,连续收到了几个好消息。沈红英和大丫都考上了大学,前者考上了安市大学的英文专业,后者考了省城师范大学的数学专业,虽然不是国内顶尖的一流学府,但在这个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能考上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姜瑜深深地为她们高兴。这两个姑娘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了她们的命运,相信她们的未来将会是一片坦途。
姜瑜花了两周的功夫,亲手雕了一个q版的玉牛和一个q版的玉虎,分别对应他们的生肖,并在上面刻了平安阵,送给她们作为贺喜的礼物,祝福她们一生平安。
78年是平顺安稳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一件是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另一件是出现了第一个搞土地责任承包制的村子,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转眼都了79年,元宵一过,中越两国正式开战。
从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时,姜瑜那一天都没有放下收音机,就怕错过了任何激动人心的消息。但她知道,这场战争虽然耗时很短,可也绝不是三五天就能结束的。
早在两个月前,梁毅就再也没有寄信回来了。她寄过去的信也没有回音。
姜瑜焦灼地等着,盼啊盼,盼到三月,广播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这场战争结束了,作战大部队撤回国内,而在此期间她没有收到任何的消息。
有时候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最焦虑的日子都过去了,姜瑜一面耐心地等着,一面将自己的养生馆开了起来。
她总共有两个合伙人,一个是秦老头,还有一个梁毅的朋友,那个帮梁毅收玉的朋友,名叫庄岩。三人合伙,因为“核心技术”由姜瑜掌握着,她拿60%的股份,秦老头其实就占个名,平时基本上不管事,也就遇到一些人找茬时,抬出他的名头镇场子,所以他拿10%的股份,庄岩负责具体的经营和推广,拿30%。
三人按照比例注资一万作为启动资金,又向银行借贷了一大笔钱,在城外交通便利、山清水秀的地方买了一块地,建了一座养生馆。养生馆初步规划为食疗,气疗,浴疗等几个类别。
庄岩做生意很有头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