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面那些侠勇,也是实在是勇而无谋,只晓得一拥而上,根本没有什么战术可言。
唔,就当实战练兵吧。
想到这里,乐毅站在兵车上举起右手,沉声喝道:“变阵!……鹤翼阵!”
听闻乐毅的号令,前面两排弩兵迅速后退,而原本在后面的两排手持长戈的士卒,则迅速穿插到阵前,整齐有序地平举手中的长戈。
信卫军这短短十几个眨眼间便迅速完成的阵型,让赵主父、赵王何那边的赵国君臣们不禁发出一声惊呼声。
要知道,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临战变阵,因为一旦有部分士卒的心神被战场厮杀的氛围所影响,耽误了整个军队的阵型变幻,这就会导致阵型上出现漏洞,甚至是因此己方士卒的混乱,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战局。
因此,越是身经百战的将领,就越发不敢临战变阵——己方的阵型还勉强凑合那就继续打,如果阵型涣散,那就暂时撤退,明日再卷土重来。
至于临战变阵,变幻阵型以适应战场,只有那些对自身与对自己麾下的士卒充满信心的将领才敢这么做。
但不得不说,在很多情况下,临战变阵这都是找死的行为,尤其是在双方皆有几万军队的大规模军团战场上。
临战变阵……可真自信啊!
在看到信卫军变阵后,赵国君臣那边,神色各异。
事实上,一支军队的精锐与否,其实并不单单指具有怎样的杀伤力,还要包括“服从命令”且“执行命令”这方面因素。
而在这方面,信卫军的行动实在是迅速而熟练。
仿佛没有一名士卒被那些凶神恶煞的侠勇所影响,一个个皆老老实实地按照着将令行事——这样的军队,就已经称得上是精锐了。
看来田那些张牙舞爪的侠勇,并不能影响到那些信卫军士卒们……也是,信卫军可不是新卒,这些人皆经历过五百人夜袭数万人的厮杀,又怎么会被相同人数的侠勇一方吓到?当真是训练出了一支可靠的军队啊……
远远看着场上的信卫军,赵主父暗暗地点着头,眼眸中带着赞许之色。
事实上,庞煖与剧辛,以及二人麾下的「檀卫」也很出色,赵主父也曾巡视过那支五千人规模的檀卫军。
但相比之下,赵主父还是觉得蒙仲与乐毅更加出色。
无论是在练兵方面,还是在兵法战法的运用方面。
这不,在信卫军完成变阵后,在旁围观的赵国君臣们,任谁都看得出来,那些侠勇已经彻底落入了下风:信卫军的前阵,已经从弩兵变成了长戈兵,而那两百名弩兵,则迅速迂回到了两翼,仿佛鹤的双翼,朝着场中侠勇们再次举起了手中的弩。
“冲过去!冲过去!”
在信卫军的阵前,侠勇牟宵嘶声力竭地喊着,激励着己方的侠勇们撕裂信卫军的阵型。
但遗憾的是,侠勇们根本无法突破信卫军那密密麻麻的长戈。
这也难怪,毕竟他们手中的利剑,充其量只有三尺长短,而对面信卫军士卒手中的长戈,竖起来却比人还要高,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当两百名信卫军士卒将长戈平举时,这就仿佛形成了一道天堑,任何胆敢踏入这个距离的侠勇,皆会被这些长戈乱戈刺死。
“铛!”
“铛铛铛!”
侠勇们奋力地挥动着手中的利剑,恨不得将那些长戈砍烂。
甚至于有些侠勇破罐破摔,索性将手中的利剑向对面的信卫军士卒投掷而出。
但遗憾的,信卫军这种赵武卒,他们一个个身披三层厚甲,只要保护好头盔难以保护到的面部,信卫军士卒完全可以无视侠勇们投掷利剑。
看来士卒们的面部,其防御能力还是颇为薄弱……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弥补,唔,回头与阿仲、蒙遂、向缭他们商量商量……
在战车上,乐毅暗自想道。
倒不是说乐毅作为前阵的指挥,居然敢在在这种时候走神,说到底只是因为对面的侠勇根本不具威胁,以至于他有点无所事事了。
这也难怪,毕竟以他的才能,指挥五百人规模的阵仗,这实在是大材小用了,更何况他所指挥的,还是并不逊色魏武卒几分的信卫军。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乐毅反而更注重己方,毕竟在他眼里,这场阵仗不就是一场实战训练罢了。
华虎、穆武二人,行动有点慢了……没有在这些侠勇冲击我方阵型的第一时刻,从两侧展开射击,分担前军武婴、乐进二人的压力,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