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血色的警徽 > 第21章 猎犬与狐狸

第21章 猎犬与狐狸

勐拉镇的早市,像一锅煮沸的杂烩汤,在湿热的晨雾中翻滚蒸腾。/鸿¨特^小·说+网* -免+费^阅`读+空气中混杂着烂菜叶的酸腐、生肉的腥膻、廉价香料的刺鼻、汗水的咸腻,以及无处不在的、雨后泥土蒸腾出的土腥气。狭窄的街道两旁,竹篾和油毡布搭成的简陋摊位鳞次栉比,堆满了来自边境两侧的山货、药材、色彩艳丽的廉价织物、沾着泥点的瓜果蔬菜,还有那些眼神闪烁、低声吆喝着“新到货”、“老坑料”的神秘摊主。

林晚——或者说,是那个名叫“阿晚”的哑女,此刻正蜷缩在市场最边缘、靠近垃圾堆的一个破席子上。她穿着一身洗得发白、打满补丁的傣族筒裙,外面套了件同样破旧的深蓝布褂,头上包着一块看不出原色的头巾,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一双低垂、呆滞、仿佛蒙着一层厚厚灰尘的眼睛。她面前摊开一块脏兮兮的塑料布,上面散乱地摆放着几把蔫黄的野菜、一小堆品相极差的野生菌子、还有几块灰扑扑、看不出用途的树根——这些都是她天不亮就钻进附近山林里“采”来的。她像一尊没有生命的泥塑,一动不动,对周遭的喧嚣充耳不闻,只有偶尔扫过人群的眼神深处,才掠过一丝极快、极冷的锐光。

这是她“融入”勐拉底层的第七天。左臂被子弹擦伤的伤口在湿热天气和劣质草药的折磨下,依旧隐隐作痛,红肿发炎,每一次动作都牵扯着神经,但她脸上只有麻木。她在这里,不是为了卖那几根烂菜,而是为了听,为了看。市场,是信息最混杂也最原始的集散地。几天下来,她像一块干涸的海绵,不动声色地吸收着勐拉镇流动的暗语:哪个寨子最近多了生面孔,哪条山路被巡防队盯得紧,边境河哪一段水流变浅容易过,以及……那个如同跗骨之蛆的名字——张彪。

“彪哥的人昨天又在‘快活林’包场了,听说又打残了一个……”

“嘘!小声点!那边……看到没?刀疤脸那个,就是彪哥手下的‘疯狗’,凶得很!”

“‘老鼹’最近出货量少了,风声紧?还是彪哥又压价了?”

“压个屁!听说上批货在界碑那边折了,巡防队像长了狗鼻子!彪哥火大着呢,正到处查是谁走漏的风声……”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散落的珠子,在她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大脑中被快速串联、分析、整合。张彪团伙在勐拉扎根很深,控制着几条隐秘的毒品过境通道和地下赌场、放贷生意,手下核心有五六人,都是心狠手辣、背有命案的亡命徒。那个被称作“疯狗”的刀疤脸,本名不详,是张彪最信任的打手兼耳目,行事极其凶残且多疑。而“老鼹”,似乎是勐拉本地一个负责接应、分销的小头目,也是她初步锁定的、可能接触到的“暗河”支流节点之一。

今天的目标,就是那个“疯狗”刀疤脸。根据零散信息,这人有个习惯:每周三上午,会亲自到市场西头一个叫“阿香嫂”的米粉摊“收份子钱”,顺便吃碗加辣的牛肉粉,算是固定行程。

时间一点点流逝,毒辣的日头爬升,将地面的污水蒸腾起更令人作呕的气味。林晚依旧蜷缩着,像一块被遗忘的石头。她用余光,如同最精密的仪器,扫描着市场西口的方向。

来了。

上午九点半左右,西口的人群出现了一阵不易察觉的骚动和避让。三个身影挤开人流,大摇大摆地走了进来。为首一人,身材不高但异常敦实,穿着一件紧绷绷的黑色背心,露出虬结的肌肉和上面几道狰狞的刀疤,其中一道从左眼角一首划到下巴,像一条丑陋的蜈蚣趴伏在脸上,正是“疯狗”!他剃着青皮头,眼神凶戾如同择人而噬的鬣狗,嘴角习惯性地向下撇着,带着一股毫不掩饰的戾气。?m·a!l,i′x\s~w!.?c?o~m?他身后跟着两个同样一脸横肉、眼神不善的马仔,腰间鼓鼓囊囊,显然藏着家伙。

三人目标明确,径首走向西口那个生意不错的米粉摊。摊主是个面色愁苦的中年妇女,看到刀疤脸过来,脸色瞬间煞白,手忙脚乱地在油腻的围裙上擦了擦手,赶紧从油腻的抽屉里数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颤抖着递过去,嘴里不住地低声说着什么,像是在哀求。

刀疤脸一把抓过钱,看都没看就塞进裤兜,不耐烦地挥挥手,像赶苍蝇一样。他大马金刀地坐在摊子前唯一一张稍干净的矮桌旁,粗声粗气地喊道:“三碗粉!牛肉加双倍!辣子多放!快点!”声音如同砂纸摩擦,刺耳难听。

机会!

林晚的心跳没有丝毫加速,眼神却更加专注。她需要更近的距离,需要听到他们可能交谈的内容。她慢慢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种呆滞麻木的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