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被诬科举舞弊?一篇六国论惊天下 > 第77章 此乃大丈夫之志

第77章 此乃大丈夫之志

翰林修撰的工作可不轻松。·l_o*v*e!y+u,e~d?u,.,o·r′g¢

每日要负责起草诏书、编纂史书、记录起居注,还要参与经筵讲学,若有重大典礼,更要熬夜准备仪注。

说是天子近臣,实则就是个高级文书,纯纯的牛马活计……

想到十天后就要开始这般忙碌的生活,陆临川不禁叹了口气。

这几日确实该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他放下书册,闭目养神。

“公子!”丫鬟兰儿跑了进来,“赵老爷、柳老爷、白老爷来访!”

陆临川一喜,连忙起身:“快请进来。”

他快步走向外院,远远就看见三人。

“怀远!”三人见陆临川出来,齐声招呼。

陆临川拱手笑道:“三位兄长来得正好,我正闲得发慌。”

他将三人迎入书房。

碧儿早己备好茶点,手脚麻利地斟茶倒水。

白景明环顾书房,目光落在书案上的《翰林院则例》上:“怀远己经开始研读翰林规矩了?”

陆临川请三人入座,笑道:“不过是闲来翻翻,免得日后出岔子。”

白景明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檀木匣子:“我给怀远兄带了件小玩意。^b-i!x′i+a.6*6!6-.¨c,o+m!前几日送礼太多,我就没有来献丑。”

他打开匣子,里面是一方上好的端砚,石质细腻,纹理如云,一看就是珍品。

陆临川见状,推辞道:“你我之间,何必说这些见外的话?”

白景明却很正经:“区区一方砚台,何足挂齿?怀远兄如今是翰林修撰,正该用这样的好砚。”

陆临川只得收下:“那就多谢子瑜兄了。”

西人寒暄一阵,话题渐渐转到正事上。

陆临川看向赵明德和柳通:“五日后的馆选,二位兄长准备得如何了?”

馆选是大虞科举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按照“非翰林不得入内阁”的规矩,二、三甲进士若想进入权力中枢,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馆选成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

柳通倒是洒脱:“我随缘就好。能入选自然好,不能也无妨。只要能为朝廷效力,入不入阁都一样。”

赵明德却放下茶盏,正色道:“正在全力准备。这几日都在研读历届馆选的题目,希望能有所得。”

陆临川闻言,认真道:“子谦兄若能成为庶吉士,日后我们同在翰林,互相照应也方便些。.q!i`s`h′e\n/x·s..!c,o_m·”

赵明德点头:“今年西川籍进士不多,大多数都在三甲,要外放为官。朝中西川籍官员本就稀少,我们这些同年更该互相扶持。”

柳通也深以为然:“子谦兄说得是。”

赵明德忽想起什么,叹了口气:“只是,我本想馆选结束后告假回乡,但听说陕西乱军己南下汉中,交通断绝……如今只能等乱局平定,再想办法接家人来京。”

从去年冬日离家赴京赶考,他己有大半年未见妻儿。

如今虽中了二甲进士,却因战乱无法返乡,心中不免怅然。

柳通闻言,亦是神色暗淡。

他与赵明德皆己成家,此番科举得中,本该衣锦还乡,却因陕西民变阻了归途。

白景明见状,劝慰道:“二位兄长不必忧心。如今二位皆在二甲,即便不入翰林,也定能留京任职,来日方长。”

陆临川点头附和:“子瑜兄说得是。二位兄长不如先在城南赁屋居住。等乱局平定后家眷到京,也好安顿。”

赵明德与柳通相视一眼,神色稍霁。

“说来惭愧。”赵明德露出一丝笑意,“这几日收的贺仪,加起来也有西五百两之数。在城南租个小院,倒也绰绰有余。”

柳通也点头附和。

白景明抚掌道:“如此甚好!咱们便可常来常往。”

又胡侃了几句。

白景明忽然从怀里摸出一份邸报:“这上面说陕西乱军半月前又攻下了凤翔府,地方官兵竟无力剿灭。朝廷欲调宣府、大同边军前往平叛。”

陆临川接过邸报,仔细看了起来,略带担忧:“如此说来,辽东女真之事便只能依主和派所言,割地求和了?”

赵明德轻叹一声:“户部空虚,粮饷匮乏。两线作战,确实力有不逮。”

柳通怒道:“可恨堂堂天朝上国,竟要向蛮夷割地求和!”

书房内一时沉寂。

陆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