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学校观念,向学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吏师制度,即以吏为师,以法为教。
第二种是置博士官,这些人来源于各种私学,秦王偶尔会向这些博士问政。
人才来源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式,人才水平参差不齐,将来一统天下便会造成无人可用的境地,不利于地方和中央之间的统治协调。
只要官办学校出现,各类私学便会如雨后春笋一般兴起。
官方取士是导向,私学里学出来的人要想进入官方体系,就必须按照官方体系的要求来培养。
如此,天下读书人的向心力便会一首在大秦朝廷,所追随的也是大秦的君王。
嬴政正是在赵九元的引导下想通了这一点,才迫不及待要建立同文学府。
他看到了学府带来的长远功绩,其功不仅在当世,更在千秋。
简而言之,这就是后世的国子监,改了个名字,赵九元也将其功能扩大了。
不应该只专注于典籍学术,也应当注意科技发展,弥补后世重经学而轻技术的缺憾。
“同文学府就这么定了,诸位有谁愿意替寡人担此重任啊?”
王绾当即拱手接活儿道:“王上,臣愿协助大良造建造这同文学府。”
西十岁正是花一样的年纪,此等惊世之创举,怎可少得了他王绾?
回头就上御史府上,让胡不悔大书特书,他王绾一定要名留后世。
胡不悔先前举报赵九元,被嬴政单独批斗,后捐出家中半数家产,充入大良造府,赔偿赵九元的精神损失,这才捡回条命,继续当御史。
从此以后,他便时不时上大良造府,不是为了和赵九元打好关系,而是为了和赵九元府上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摆件贴贴。
赵九元每每见胡不悔的眼神粘在那些黑红的漆器上,都没眼看。
看得出来,胡不悔对那些摆件是真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