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蜜薯,烤制出来会流油,香气扑鼻,入口即化。-g/g~d\b?o,o?k¨.!c!o*m\买红薯的时候,她特意要了几根蜜薯,就是为了回老家烤来吃。
没想到最终是在战国实现了这个愿望。
话也不说了,几人用木勺挖着蜜薯。
几个大男人第一次吃到这样香甜的东西,跟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几口就将其囫囵一空。
嬴政抬起头看向赵九元,想开口问还有没有,但一想到此物宝贵,便又克制住了冲动。
二十岁出头的秦王政,长相甚是俊朗,若是没留胡子,放在后世,忽略他周身的帝王之气,也算得上青春男大 。
然,宝贵的蜜薯,她绝不会让嬴政多吃一个,哪怕嬴政那双大眼传递出的信息十分渴望。
她在锅子里下了些土豆片,李斯一看便知这是土豆了。
“原本以为蜜薯己经足够好吃,没曾想土豆也不遑多让。”李斯立在田埂上发出感慨。
尉缭点头附和:“不知斯从何处寻到赵九元这么个宝贝?这些作物若是推广全国,彼时我大秦一统六国将如虎添翼啊。”
李斯朝着远处的田埂望去,田埂上长着两排桑树,树叶己经落光了,一高一矮两人缓步并行。\求!书?帮_ ·最,新-章.节·更/新¢快^
赵九元双手背在背后,脚下是枯萎的杂草。
嬴政开口道:“先生,若以秦之力,何时能一统六国?”
赵九元驻足,暖阳照在她脸上,衬地她一双眸子灿若星辰:“秦并六国,完成大一统是大势所趋,然余以为,大王现在要思考的不是何时一统,而是统一之后当如何治理。”
“先生这是断言寡人一定会一统?”
“秦因为有商君变法,而奠定以法治国之基,使百姓有强烈耕战意识,可以说秦国上下一心,为的就是举国完成大一统这个目标,秦为大一统至大王己六世矣,如今时机成熟,一统这个目标必定在大王这一代实现。”
“大王难道不自信?”赵九元有些好笑地瞧着嬴政:“只不过,届时您要如何治理这偌大的疆土呢?”
秦王负手望向远处层叠山峦,玄色衣袍上的织金在阳光下流转:“自然是承商君之法,统治六国,寡人有李斯、尉缭、王绾这样的良臣,何愁不能治理大秦?”
然赵九元却摇头道:“只用秦法,纵有良臣,无法安然治国。”
嬴政骤然转身,眸光如剑:“先生何意?难道我大秦奉行百年的法度就是那无用之物吗?没有秦法,何来强秦?”
“大王毋急,且听我细细说来。*a\i′t^i~n/g+x^i^a`o^s·h¢u~o^.^c\o!m*”面对秦王逼人气势,赵九元丝毫不慌:“商君之法只能针对一国,而不能针对六国,更不能针对一统之后的大秦。”
“先生既认为商君之法不能治,想必有良策。”嬴政语气不算很好,毕竟赵九元开口就毙掉了他的设想。
赵九元微微摇头:“我没什么良策,只知道一代有一代之法,一代有一代之变革。”
“商君之变革是为强秦,彼时秦落后于东方六国,强秦为一统奠基,我不否认其功绩,也不全盘否定其以法治国的国策,此乃良策。但《秦律》毕竟是在商君变法的基础上累积而成,亦只能适应于秦出东方,而不能用于一统治世。”
“我要问王上,周道纷乱至今五百余年,万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嬴政下意识答:“一统。”
“对,也不对。”
嬴政疑惑:“为何?”
难道我大秦所坚持的一切,都是水中幻影吗?
赵九元继续道:“余以为,百姓最渴望的是安宁,是没有战争的生活。哪怕不是大一统,只要安居乐业便足矣。然也只有大一统才能减少战争,才能给百姓营造安宁的环境,这才是大一统的初衷。”
嬴政心底触动,但又说不上来有什么不对,在他看来,民只是统治工具,是他扩张的基石。
“秦国百姓己经适应了秦法,我又有一问,还请大王解惑。”赵九元目光灼灼,凝视秦王。
嬴政亦未眨眼:“请问。”
“秦之民可多于六国之民乎?”
嬴政摇头:“秦之民远少于六国之民。”
“秦之贵族可多于六国之贵族乎?”
答案亦是否定。
“那么大王凭什么认为,践行了几百年六国之法的百姓及其贵族能适应商君之法?能服从于《大秦律》?难道大王要永远靠着严酷的《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