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穿越三国之风起凉州 > 第24章 北地军议

第24章 北地军议

雨在旁忍不住道:“主公,要不要让石山带飞虎军第一营去探探路?他的先锋重骑,对付黄巾的乌合之众怕是绰绰有余。”

倪风摇头:“救不了。从北地到颍川,千里迢迢,等咱们赶到,长社要么破了,要么皇甫嵩自己突围了。再说,朝廷也没下诏调咱们,冒然出兵,反倒会引火烧身。”倪风暗想:完蛋,前世对184年到188年的这段历史的记忆好像一片空白啊。如今只能稳中求进了。

他站起身,走到挂在帐壁上的地图前,手指点在“北地郡”三个字上:“咱们的首要任务,是守住北凉五郡。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这五郡是咱们的根基。流民要安抚,军要练,田要种,绝不能让黄巾的战火燎到这里。”

马腾猛地拍了下大腿:“主公说得对!我这就去让飞熊军加练夜袭,要是哪个不长眼的黄巾敢来北地,我先登营的长戟,第一个捅穿他的胸膛!”

“不光要防黄巾。”贾诩提醒道,“北地多羌胡,这些年被官府盘剥得狠了,难保不会趁乱起事。飞熊军的夺旗营熟悉各族语言,得多派些人混进羌胡部落里,探探动静。”

倪风点头:“马腾,你明日就带夺旗营去一趟鸡鹿塞,那里住着几个羌人部落,往年常跟官府冲突。\x~x`s-c~m¢s/.?c·o¨m?你去告诉他们,只要安分守己,北凉五郡的集市对他们开放,盐、铁、布匹,按市价交易。若是敢勾结黄巾,或是劫掠流民,飞熊军踏平他们的帐篷!”

马腾应得干脆:“末将明白!羌人吃硬不吃软,我带三百锐士去,保管他们不敢炸刺!”

周昂在旁记录着军议要点,这时抬头道:“主公,流民的安置还差些粮。北地郡府粮仓只剩不到十万石,按现在的消耗,顶多撑到五月。要是夏粮收不上来……”

倪风早有准备:“让各县开征新粮,大户人家按田亩缴粮,隐瞒不报的,抄家充公。另外,派李翼带飞翼营去河套打一次猎,那里的黄羊、野马多,猎来的肉脯能顶些日子。”他看向帐外,夜色己深,萧关的更鼓声隐约传来,“告诉流民,只要肯屯田,秋后按收成的三成给他们分粮。有军功的,免三年赋税。”

这话一出,帐内几人都松了口气。他们都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最懂“免赋税”这三个字的分量。去年冬天,北地郡的流民还在啃树皮,如今能有粮吃、有田种,谁还愿意跟着黄巾瞎闹?

军议散时,己近三更。马腾脚步生风地去了飞熊军营,据说连夜就点了夺旗营的兵,要趁着月色去练“夜探敌营”的本事。周雨则带着两名亲卫,提着灯笼去查岗——飞虎军的营房今夜轮到他值夜,每一处篝火、每一处哨卡,他都要亲自看过才放心。

帐内只剩倪风和贾诩两人。贾诩添了盏灯,火苗跳了跳,映得他眼底精光一闪:“主公,飞虎军虽由您亲率,石山、李翼、周昂、周雨皆是良将,但终究人少。洛阳那边乱起来,各路诸侯怕是要借机招兵买马,咱们若不早做打算,怕是要被比下去。”

倪风知道他想说什么:“你是想让我趁机再继续扩军?”

“不是扩军。”贾诩压低声音,“关中乃天府之国,世家大族遍地,若能得他们相助,钱粮、人才都不用愁。如今黄巾乱起,关中的世家肯定也在找靠山。主公若能派个人去关中,与他们结好,将来不管是应对黄巾,还是……图谋天下,都多了条路。”

倪风盯着地图上的“关中”二字,那里是长安所在,大汉的龙兴之地,也是连接凉州、并州、益州的枢纽。他沉吟片刻,抬头看向贾诩:“文和,你想去?”

贾诩笑了:“主公既知我意,那我便却之不恭了。”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襟,“我带几个夺旗营的人去,他们懂方言,能乔装。先去扶风郡,那里的马氏、窦氏都是百年望族,我早年游学的时候,跟马氏的几个子弟有过交情,或许能搭上线。”

“需要多少人手?”倪风问。

“不用多,五十人足够。”贾诩道,“人多了反而扎眼。我会带些北地的特产,比如上好的皮毛、铁制的农具,这些东西在关中紧俏。另外,主公最好写几封亲笔信,给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这三辅的长官,就说北凉五郡愿与关中互通有无,共抗黄巾。”

倪风点头,当即取来笔墨,在灯下写了三封信。他的字不算好看,却笔力遒劲,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气势。写完递给贾诩,又嘱咐道:“关中不比北地,世家盘根错节,万事小心。若事不可为,立刻回来,安全第一。”

贾诩接过信,小心地折好塞进怀里,笑道:“主公放心,我这条命还想留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