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见夏的“六点准时消失”,在第三天,成了思讯科技二十三楼一道心照不宣的风景线。′x-i\n_t/i·a!n~x`i?x_s-..c_o!m?
当时钟的指针悄然滑向五点五十分,办公室里原本紧绷的空气就会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人们敲击键盘的频率会不自觉地放缓,目光会若有若无地瞟向林见-夏的工位,像是在等待一场仪式的开幕。
她就像一个精准的生物钟,她的下班,宣告着一部分人内心“奋斗表演”的结束,和另一部分人真正“无效内卷”的开始。
郝总的脸色,己经从最初的愤怒,转为一种阴鸷的平静。她不再当众发难,而是像一条潜伏在水草下的毒蛇,静静地等待着给予致命一击的机会。她不相信,一个如此离经叛道的新人,能不犯错。只要她犯错,她就会立刻扑上去,将她撕得粉碎。
黄佩佩则将林见夏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她加班的时间更长了,工作报告写得更“饱满”了,开会发言更积极了。她要用最传统、最“政治正确”的方式,向领导证明自己的价值,从而反衬出林见夏的“懒惰”与“格格不入”。
而实习生小宋,则陷入了深深的认知混乱。他既畏惧郝总和黄佩佩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又忍不住被林见夏那种“到点下班”的洒脱所吸引。他像一棵在夹缝中生长的墙头草,风往东吹,他便往东倒;风往西吹,他又摇摆不定。
这天上午,林见-夏的“To Do List”上,任务是【建立个人工作数据库及知识索引】。
这是一项“重要但不紧急”的长期任务。前世,她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储存在大脑里,或者散落在电脑各个角落的零碎文档中。人一死,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便烟消云散。
这一世,她要为自己建立一个可随时调用、可迭代、可迁移的“外接大脑”。
她没有使用公司提供的共享文档系统,那玩意儿在她看来,既不安全也不高效。她用的是一款私人的、支持云同步的知识管理软件。
她将之前梳理的公司业务脉络、项目责任矩阵、甚至那个烂尾项目的数据,都分门别类地存入其中,并打上各种标签,如“#用户增长”、“#RACI”、“#郝总的坑”等等。
她甚至把前几天从茶水间听来的“A项目组技术薄弱”这个情报,也作为一个条目记录了下来,并打上了“#潜在风险”和“#团队情报”的标签。*卡/卡/小-说~网′ ¢无?错_内.容-
她就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为自己构筑一个坚不可摧的知识蜂巢。这个蜂巢,不仅是她工作的利器,更是她未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带走的、最核心的个人资产。
她的动作不紧不慢,神情专注,仿佛在进行一项艺术创作。
这一切,都被沈知洲的“天眼”看得一清二楚。
安全主管的报告,每天早上准时会发到他的邮箱。
【报告对象:林见夏】
【网络行为分析:访问记录集中于公司内部知识库、项目文档区。未发现对核心代码库、财务数据等敏感区域的访问尝试。数据拷贝记录为零。邮件往来正常,多为工作内容同步。】
【异常行为警示:检测到该员工使用一款未在公司报备的私人笔记软件,并通过个人网络进行数据同步。该行为存在信息泄露风险。】
私人笔记软件?数据同步到个人网络?
沈知洲的眉头紧紧锁起。
来了。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她用公司的电脑和网络,整理、分析公司的内部资料,然后,再通过一个不为人知的渠道,将这些整理好的“情报”,转移到她自己的“服务器”上。
这简首是间谍行为的教科书式操作!
她之所以没有首接拷贝数据,是因为那样太容易被后台监控抓住。而通过这种笔记软件“润物细无声”的同步,则隐蔽得多。
沈知洲的内心,涌起一股抓住猎物的兴奋感。他几乎可以肯定,自己的推断是正确的。但他没有声张,现在还不是收网的时候。他需要更多的证据,需要知道她窃取这些情报的最终目的。
他决定,要主动出击,试探一下这个女人。
中午,午休时间。
大部分同事都去楼下餐厅或者点了外卖。办公室里难得地安静下来。
林见夏从她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保温饭盒。里面是她早上做的糙米饭、清炒西兰花和一小块香煎鸡胸肉。健康、简单,又美味。
她正准备享用午餐,一个身影在她对面坐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