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大明:开局伴读,我教太孙当皇帝 > 第261章 熔炉

第261章 熔炉

王守一的臣服,如同最后一块拼图,嵌入了林昭宏伟的蓝图中。.咸`鱼¢墈¢书,王- *追-嶵\欣/漳+洁?

西山工坊的齿轮,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轰然运转。

山谷里,曾经零散的匠人作坊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生产线。空气中不再是悠闲的交谈,而是被急促的号令、有节奏的锤打声和水力机械的轰鸣所填满。

林昭的身影穿梭在各个工区之间。他像一个最严苛的监工,又像一个最耐心的老师。

在枪管区,铁叔正赤着膊,指挥匠人们操作着五台新赶制出来的水力镗床。铁胚在水力的驱动下缓缓旋转,特制的钻头一点点深入,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大人,您瞧!”铁叔抹了一把汗,兴奋地拿起一根刚刚镗好孔的枪管,“用您这法子,一天能出的枪管,比过去一个月都多!就是……”

他有些犯难:“就是这内壁的光滑度,全凭老师傅的手感去控制钻头,十根里总有两三根不合用。”

“那就用规矩去定。·顽? ? .鰰.栈/ .埂-欣-嶵′快~”林昭从怀里拿出两个精心打磨的铁棒,一根略粗,一根略细。“这叫‘通规’和‘止规’。”

他将那根细的“通规”插入枪管,铁棒顺利地一通到底。他又换上粗的“止规”,铁棒则卡在了管口,无法进入。

“能过通规,不过止规。这,就是合格。”林昭将两根铁棒交给铁叔,“把这个法子教给所有人。我们要的,不是某一根枪管的完美,而是每一根枪管的统一。”

铁叔如获至宝。这简单的两根铁棒,瞬间就将困扰他的品控难题化为乌有。

在枪机区,景象更是颠覆。

往日的“王家铳”传人王守一,此刻正耐心地指导一个年轻的学徒。他不再亲自操锤,而是监督学徒使用一套他亲手制作的夹具,去打磨一个细小的击砧。

“角度不对,再来!”

“这个卡槽的深度,必须分毫不差!”

他神情专注,仿佛在雕琢一件传世之作。.齐_盛.暁!税`蛧¨ /免¢废\越,犊~可他心里清楚,他正在做的,是创造一百个、一千个可以被随意替换的“传世之作”。这种从“独一”到“归一”的转变,让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他是在为一支无敌的大军,锻造筋骨。

生产的洪流滚滚向前,但一块礁石,很快就浮出了水面。

这天傍晚,林昭正在总装区检验第一批组装完成的十支玄武枪,王守一和铁叔联袂而来,神色凝重。

“林大人,出问题了。”王守一开门见山,“殿下送来的那批百炼钢,己经用完了。”

铁叔接着说道:“我们试了用工部运来的普通铁料炼钢,可炼出来的钢材,要么太脆,要么太软。做枪管还勉强,可用来做枪机里的弹簧和击锤,根本不堪大用。强行装上去,放不了几枪就会断裂或者变形。”

林昭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玄武枪的心脏,就是那套精巧的燧发枪机。而枪机的心脏,则是那几片小小的弹簧。没有合格的钢材,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总不能一首指望朱瞻基用王府私藏的那批百炼钢来供应。那点存量,对于一个宏大的军工计划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靠人,不如靠己。

“问题不在铁,在炉。”林昭沉默片刻,缓缓说道。

“炉?”王守一和铁叔都愣住了。

“我们现在的炼钢法,是在方炉里将生铁和熟铁反复叠打,耗时耗力,全靠匠人经验,产出的钢性质也不稳定。”林昭站起身,走到一片空地上,捡起一截木炭,在地上画了起来。

他画的,是一个他记忆中,宋代便己出现雏形,但在这个时代却远未普及的炉型——灌钢炉。

“把我们的方炉加高,扩大。用烧得更旺的焦炭,将熟铁料烧至熔化,再把碾碎的生铁粉灌进去。让铁在熔融的状态下,自己去融合,去吸收碳分。”

林昭一边画,一边解释。他的草图,是一个高大的、如同葫芦般的炉体结构,有专门的进风口,出铁口和出渣口。

“这样炼出来的,是铁水。我们可以将铁水铸成统一大小的钢锭,再进行锻打。如此一来,不仅速度快,而且同一炉出来的钢,性质也会更加均匀。”

王守一和铁叔都是炼铁的大家,他们死死地盯着地上的草图,脑中飞速地推演着。

林昭的理论,完全颠覆了他们“锻钢”的认知,进入了一个“炼钢”的全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