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陈氏与柳氏都忙得不亦乐乎,柳氏很快便定下翰林院学士周言甫之女周书荷。
别看周言甫只是个正五品,但翰林院学士掌文翰,需时备皇帝咨询,是个于朝野分量很大的官儿。
且周家早有清贵的名声,小辈中进士举人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就说去岁恩科,周书荷嫡亲的兄长便被皇帝当庭点了榜眼。
虽他如今还只是个小小的编撰,但假以时日,又何愁不能进宜。
这是柳氏在老太太的要求下能定到的最好的亲事,所以她很快地禀明了松鹤堂,萧老夫人没有说什么。
同时锦华堂里的陈氏也未闲着,一样拿了几位适龄女孩的名单给二老爷瞧,又一一分析道出自己的见解,看起来亦是尽职尽责。
萧二老爷很满意她对儿子的用心,“你看着办吧!为夫相信夫人的眼光。”
陈氏笑道:“那好,妾身明儿就把谨荣招过来,问问他自己的意见。”
萧二老爷口道不必,不过面上却是一脸地宽慰。
翌日,萧谨荣果然就被这位继母招进了锦华堂,看到陈氏居然真的打算给他说一门好亲事时,他的面上有霎那的错愕闪过。
难道是他错怪了继母?
她并不是打算把霁云斋里住的那位孤女塞给他?
萧谨荣眉头微皱,又把目光投到了陈氏所列的那几位闺秀之上。
小娘子们的生辰与出生府邸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既不是庶女也不是什么破落户。
他再看眼前这位继母,目光里含着温柔的笑意,像一泓深不见底的潭水,如她的人一般难窥里头的深浅。
萧谨荣立马垂了头,恭恭敬敬地道:“累母亲费心了,儿子觉得小娘子们都挺好,母亲只管做决定就是。”
陈氏满意的笑道:“你放心,我自会把名单拿给你父亲一块参详。便是你祖母那儿,也要问问他老人家的意见,不会委屈了你。”
一番话说得实在妥贴,让人难以挑出里头的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