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蕴宁点开附件,目光落在最后一行字上:「本次合作将直接由周汀钰董事长亲自督导。′墈/书′君~ ?最`芯-彰¢踕~庚·薪,哙¨」
她的心跳突然加速。亲自督导。这意味着什么?是周汀钰公事公办的态度,还是冥冥中给她的一个机会?
方蕴宁关上照片抽屉,打开了新的文档。无论周汀钰出于什么原因做出这个决定,她都会抓住这次机会——不仅为了学术合作,更为了那七百三十个日夜折磨着她的遗憾与思念。
窗外,早春的风摇动着樱花树枝,几片花瓣粘在玻璃上,像是不忍离去的叹息。
第3章 回避
听澜集团总部大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方蕴宁抬头望着这座四十二层的现代化建筑,喉咙发紧。两年前,她曾无数次出入这里,前台接待甚至会为她预留周汀钰最爱的拿铁。而现在,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访客,需要佩戴临时通行证才能进入电梯。,咸~鱼/墈*书/ _庚·芯^罪¢哙_
"方老师,您没事吧?"许静禾在她身侧小声问道,手里抱着厚厚的项目提案书。
方蕴宁收回目光,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没事,只是想起上次来这里还是三年前参加数字经济峰会。"
这不是完全的谎言,只是省略了之后无数次私人造访的记忆。那时周汀钰的办公室在顶层,落地窗外是整个京城的风景。她们常常工作到深夜,然后分享一瓶红酒,在沙发上依偎着看城市灯火...
"听说周董事长的办公室在四十层,"许静禾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今天会议在三十八层会议室举行。"
方蕴宁点点头,跟着接待人员走进电梯。镜面墙壁映出她今天的装扮——深灰色西装套裙,波浪长发束成干练的马尾,唇膏选了不太张扬的豆沙色。专业而不刻意,这是她花了两个小时在衣橱前纠结的结果。^1^5~1/t/x/t`.~c?o^m+
电梯门开启,程兮月已经等在门口。今天的她一身黑色职业套装,表情比上次在校园里更加严肃。
"方教授,您的团队请跟我来。"程兮月微微颔首,"其他竞标单位已经到齐了。"
方蕴宁注意到她说的是"方教授"而非"方老师"——在这个场合,她们都被还原成了最纯粹的职业身份。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十几个人,长桌尽头的位置空着,显然是留给周汀钰的。方蕴宁的团队被安排在右侧第三个位置,不算好也不算差。她认出了另外两支竞标团队——京城理工大学和国立财经大学,都是强劲的对手。
"听澜集团数字转型合作项目竞标会现在开始。"程兮月站在前方宣布,"首先感谢各位教授学者拨冗参加。本次合作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五千万至八千万,合作周期三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价值链重构。"
方蕴宁悄悄做了个深呼吸,翻开提案书的第一页。就在这时,会议室的门再次打开,周汀钰走了进来。
所有人在同一时间站了起来。周汀钰今天穿了一身藏青色套装,衬得肤色更加苍白。她的头发一丝不苟地盘起,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唯一的装饰是左胸一枚小小的银色胸针——方蕴宁认出那是她们在伦敦一家古董店淘来的维多利亚时期古董。
"请坐。"周汀钰的声音平静如水,目光扫过全场时在方蕴宁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感谢各位对听澜集团项目的关注。程秘书会主持今天的议程,我将作为观察员参与。"
方蕴宁握笔的手微微发紧。周汀钰选择不亲自主持,是刻意回避与她正面交锋吗?
竞标会按流程进行着,三家团队依次展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轮到方蕴宁时,她站起身的瞬间感到一阵眩晕——周汀钰正低头翻阅提案,睫毛在灯光下投下一片阴影,那侧脸线条熟悉得令人心痛。
"京城大学团队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不是技术本身,而是组织能力和商业模式的迭代..."方蕴宁的声音在开始时有些发紧,但很快找回了在讲堂上的流畅。
她展示了团队设计的"双螺旋"转型模型,这是她这两年在美国研究的成果。当讲到关键的数据中台架构时,她注意到周汀钰的笔尖在纸上停顿了一下。
"方教授,"程兮月按照流程提问,"您的模型中提到'价值观重构'这一软性要素,请问如何量化评估其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方蕴宁正要回答,一个轻柔却清晰的声音突然插入:"我认为方教授的观点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