捂着屁股艰难站起来的汪伦觉得梁兴发肯定饿着肚子便真诚地叫他吃饭。-x~i*a-o¨s?h_u·o?h¨u′n*.\c*o!m?习惯了顿顿都有肉吃的梁兴发吃不下只有饭的晚饭,这户人家穷得连只鸡都没有,便问汪伦这附近有没有商铺,他想买点酒菜回来请大家打打牙祭。
汪伦说商铺只有城里才有,这穷乡僻壤的是没有买卖的。不过呢,邻居家养有几只鸡,他去借一只来。
梁兴发说:“哪里用借,我这里有点钱给你拿去买吧,不用表现得那么寒酸。我来你家做客不应该空手而来的,那多失礼啊。”然而古人和今人在买单上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互相争抢着付钱以显示自己不是小家子气。最后是梁兴发赢了,掏了两百文钱,相当于现在的四十块钱。因为梁兴发跟汪伦说了一句,“你若拿得出钱我就让你买。”这一下汪伦就不敢再争了。
吃完晚饭后大家坐在院子里回望过去展望未来。汪伦小时候家境还可以,上过几年私塾,人生理想是进京考科举,光祖耀宗,妻妾成群,儿孙满堂。古人对待娶妻纳妾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所以这个很正常。梁兴发稍稍惊讶一下便想通了,而且很快就跟古人的想法融为一体了。哪知汪伦好景不长,老爹死后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后来就辍学回家面朝黄土背朝天了。一晃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对于创造未来的问题,梁兴发一贯的观点是,不管生活在什么年代都要进城打工。不打工就是坐吃山空,等死一条。而汪伦就大不一样了,他想把根扎在农村,不愿意挪到外面去谋生。这对古人来讲是很正常的,因为那时候几乎没有打工的概念,基本上老子做什么儿子就做什么,老子做乞丐,儿子也是讨饭的。?·¢咸,,·鱼[$看?_`书¤ ′ˉ免?费$e阅ˉ}读a:
梁兴发对汪伦说:“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你要是害怕一挪就死的话那你跟植物人有什么区别。听小弟一句劝,进城找找机会吧,说不定能发达。”这是梁兴发为了让汪伦陪他进城务工而进行的游说。他可不想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汪伦历来对背井离乡比较反感,对劝他背井离乡的人更反感。但是,当他听到发达这两个字之后兴奋得像是吃了兴奋剂,反感也陡然间变成了好感。这也证明了人的本性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他决定陪同梁兴发一起到城里寻找发展机遇,等过些年混好了再衣锦还乡。
王伦这么有信心能在城里混饭吃是因为他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个年纪比他稍大的同窗在城里开个客栈当上了老板,据说生意还可以。这位同窗名叫万达。是个纨绔子弟,功课很差,那是因为他在用功地研究女人。别人写作文的时候他就在画女人。为了能画出女人穿的内裤他经常去偷瞄村里的寡妇。那时候的妇女还没有内裤穿,穿的是类似现代的衬裙。有一回,他色胆包天,趁那寡妇洗澡的时候溜进屋子里偷衬裙。上天有眼,让寡妇家的那条狼狗发现了,追着他咬。一直追到他跌下山坡为止,摔了个七荤八素的。幸好汪伦砍柴经过那里将他救了回来。经过这件事他就没脸在村里混了,索性进了长安城,在朱雀街开了间小客栈,日子过得挺滋润。汪伦仗着对他有救命之恩决定和梁兴发一起去投靠他。
第二天吃过早饭梁兴发和汪伦便带着行装前往长安城。萝拉晓说 追嶵鑫彰結姑娘和汪伦他娘只能在家留守了。姑娘并没有对汪伦千叮咛万嘱咐一些诸如“野花不比家花香,莫要在外面沾花惹草”之类的话。看得出她对王伦很放心,有一种随遇而安的思想境界。
从村里到长安城要走两天。大多数古人出远门也没有乘坐交通工具的习惯,所以汪伦主张走着过去,不就两天嘛,很快就过去了,还能省钱。梁兴发这个现代人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十分钟的路程就算不打的也要坐公交,所以他和汪伦产生了分歧。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汪伦同意了梁兴发出门要坐车的观念。因为梁兴发告诉他走路要花的时间多,路上的消费自然也很多,两相对比还不如雇一辆车。最主要的是车钱由梁兴发出。谁有钱谁就是话事人咯。
两人出到官道的驿站就租了一辆马车奔向长安。花了两千三百文钱。这一下两人都是身无分文了。到了长安必须要马上找到一份包吃包住的工作才行。不过两人都很乐观,认为通往前方的是黄金大道。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使两人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为了表达内心的激动,梁兴发和汪伦站在马车顶棚上振臂高呼:“长安,我们来啦。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