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了妹妹发的妈烙的灶干粮的照片才恍然大悟,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是要吃灶干粮的。你给邱邱说,今天小年,她说,今天二十三,是明天。你说,今天我们小年,明天你们小年。邱邱家的小年没有这样的讲究,你就很想灶干粮。
灶干粮用最白的麦面烙的,面里用了白酒撒了小茴香,在大铁锅里仔细的翻上火色,还要搭起甑把烤,要把里面的硬面烤熟了还要有洁白略带金黄小点的好品像。烙好的灶干粮又硬又韧又酥又甜香,面上还有还是面坯时就被刀切定型的菱形花纹,吃的时候能顺着纹路掰下来,花扎子扎上了的细密花眼,花眼有没有鲜红的颜色?你已经记不大清楚了。灶干粮献不献灶王爷?你也记不大清了。只记得小时候,每年那个时候都有比往白做得日也做得讲究也细腻也香窜也好吃的灶干粮,一直会吃到年跟前。那干粮的白自和其他馍有区别,那干粮的圆润俊俏自和其他馍有区别。一般家里的神很多,有灶王爷,土地爷等等一般家里供这些神位,要给点蜡烛上香,还要给贴小对联,写上“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土中生白玉,地内产黄金”的吉祥好话。你想,要是父亲在老家,这些时候怕又要写对子了吧。父亲年跟前总给乡亲们写对子,相亲们拿着裁好的红纸,有的也不裁夹在咯吱窝来了才一起折一起裁,有的端一拳头大的墨汁写完了再端回去,有的也不端,然后和父亲商定话语,说句答话,放松得像刚卸了蘑的牛,写一院的对子,边凉边收,边收边写,黑了才轮到我们自家的。父亲乐此不疲,一点也不嫌泼烦,嘴里重复着话语,一脸舒展,满眼笑意,一颦一笑皆系词语的巧妙运笔的枯润。集中写完了父亲也不收笔墨摊子,总有零星的人过来找父亲写,他就又仔仔细细的折暗格铺开来笔走龙蛇,一如既往的叹婉墨的浓淡笔的轻重。父亲就这样年年为大家义务写对子。对子里的话你只记得“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其余的也没记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