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要是我们有一个说不出来,两人都的喝,说不上来的那个,喝两杯,如何?”
“我又不懂医,我怎么知道你们说的对不对。”
“你放心,我跟知秋还不至于赖酒。”
“那不行,你们医术高明,背书没问题,我吃亏!”
叶知秋道:“要不这样吧,你翻出一首词,便弹唱出来,便可不喝,要是唱不出,便要喝一杯,怎么样?”
庞安时道:“你这纯粹是帮着她说话,她是花魁,哪有词牌唱不出来的?”
可馨笑道:“那你说怎么才公平?”
庞安时眼珠一转,道:“你也以这个字背一首词。里面须得有这个字的,也以十声为限,说不出,便罚酒。”
“这倒有些难度,罢了,就依你!”可馨道,拿过柳永词集,想了想,道:“第十六页第三行第六字!”
翻开一看,笑道:“有了,是个‘胡’字——‘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庞安时道:“这个字容易,知秋,是你先来还是我先来?”
“你请!”
“好!小柴胡汤啊!《伤寒论》有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叶知秋笑道:“你都说了小柴胡汤,那我就更简单了,我说大柴胡汤!”
“不行不行,你赖皮!”
“嘿嘿,不说大柴胡汤,那我说柴胡桂枝汤行了吧!”
“这个可以。”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我也背出来了。”
两人一起望向可馨,可馨道:“我啊?有‘胡’字的词太多了,我背柳永的行不?”
“不行!”两人异口同声道。
“那好!‘胡’字,可以谐音,那就用酒壶的壶吧。”可馨微微一笑,信手拈来,道:“寇准寇大人有一首词便是!”:
春早。
柳丝无力,
低拂青门道。
暖日笼啼鸟。
初坼桃花小。
遥望碧天净如扫。
曳一缕、轻烟缥缈。
堪惜流年谢芳草。
任玉壶倾倒。
三人相视而笑,都答了出来。都不喝。庞安时道:“再来,得找个难一点的字才有酒喝嘛。”
可馨含笑点头,仰头想了想,又说了,翻开柳永词,笑道:“哎哟,这个字只怕好说,我都知道有个方子,这是个‘麻’字。——‘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
庞安时笑道:“你知道,那你说说。”
“麻黄汤啊。——对吧四少?”可馨瞧着叶知秋。
叶知秋点头道:“没错,你知道这汤药是治什么的吗?”
“好像是外感风寒。如果发怕发热,吃了发一身汗就好了,我说的没错吧?”
叶知秋没有回答,定定地望着她,自言自语道:“发一身汗就好了,对啊,既然是风寒表证,为什么吃了麻黄汤不见好,反倒突然恶化到这种地步?”
可馨奇道:“什么恶化到这种地步?四少,你在说什么呢?”
叶知秋充耳不闻,脑海里满是疑惑,想着的却是爷爷孙用和治疗二皇子的那个案子,二皇子就医之初,是外感风寒表证,爷爷用了麻黄汤,可是汤药刚吃下不久,二皇子病情突然恶化,出现高热神迷谵语的危症。按理说,麻黄汤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就算效果不好,也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危症的!
难道,当初辩证就辩错了,不是麻黄汤证?
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证?
他记得很清楚,爷爷给自己看的二皇子病例上记载的初就诊时的病症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这些都是麻黄汤证的病症,不过,别的病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病症,比如风温!
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