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亥迟疑着不敢答应。
阿巴开虽然也想帮自己处理事务,可是他的脾气太过暴烈。
手下稍有过错,他轻则殴打,重则斩杀。
为此多次受到阿巴亥责罚,但也没有见他改掉多少。
于是阿巴亥只好任命他为近卫军首领,将他留在柳都,也便于自己随时看着他,提醒他,免得他闯下大祸。
阿巴开见父汗犹豫,心里又不痛快起来。
自己是长子,在汉帝国那就是太子。
可是父汗却一直不立太子,但却在暗中一直提拔老三。
现在老三已经获得德公爵位,职位也是汗国丞相,如今又让他带兵出征,这不是明显的在增加老三威望吗?一旦这次战役取胜,很有可能,父汗就顺势立老三为太子了。
这次战役前,阿巴开也极力想参加。
而父汗却不允许,自己不能出战,就不能立功。
不能立功,地位就永远超不过老三。
对父汗明显的偏心,阿巴开早就心怀不满,心里更加嫉恨老三。
他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去汉帝国读过几年书吗?当年父汗起事的时候,自己是带人在全郡府内搜查汉人,杀了四五千人。
可是老三呢?起先犹犹豫豫的不敢参加,直到最后没有退路了才勉强加入,又想去假仁假义的规劝汉人加入突忽一同举事,可笑的是他费了半天的口舌也没有一个汉人追随他。
父亲被拥立为新的突忽汗王后,却赏罚不明,对自己,只是赏了些财物、美女就了事。
而对于胆小如鼠的老三,却封他为御史大夫,不到一年又转任丞相之职,三年后又册封德公爵位,可以说对他是恩宠有加。
父汗的举动,不是摆明了想立老三为太子吗?!那些大臣也趋炎附势,纷纷向老三谄媚,事事不敢违老三的心意。
老三也虚情假义地勾结那些大臣,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大的一股势力。
再看看自己,除了妻子家族在一心一意扶持自己外,众大臣中真正支持自己的只有区区数人而已,还不及支持四弟的人多。
目前再不找寻机会出头,就会坐失良机,与三弟之间的实力悬殊就会更大,今后也难有翻身机会,哪儿有资格与老三争夺太子之位呢? 想到这里,阿巴开又一次高声道:“父汗,儿臣身为近卫军统领,有保护国都的责任。
现在汉骑来犯国都,如果不让儿臣出战,我突忽还有何颜面?汉军只有区区数百人而已,儿臣以三千击之,自当大获全胜。
儿臣愿立军令状,不剿灭这股汉骑,儿臣愿任凭父汗处置。
”
阿巴开的话在群臣中引起震动,纷纷交头接耳,一时间大殿上“嗡嗡”之声四起。
这时又有一人走出班列,对阿巴亥奏道:“目今虏骑深入,危及畿辅。
凡我臣民都应该同仇敌忾,执干戈以卫社稷” 此人是阿巴开的老丈人拉依姆。
拉依姆早年也在汉帝国的帝大里读过书,据说当时有才子之称。
突忽独立后,拉依姆被阿巴亥任为政务院大司徒,也是握有实权的人物。
平日拉依姆的爱好就是咬文嚼字、引经据典,只要他一开口,朝中很少有人不被他的语言绕得头晕的。
阿巴开看着拉依姆还在摇头晃脑地侃侃而谈,声调也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
再看父汗的脸色也是变得甚至奇怪,象是在极力忍住笑意。
过了好一会,拉依姆才正式结尾:“大殿下,疏请出战,情词慷慨,殊堪嘉慰。
臣以为,陛下应允所奏,谕大殿下即刻率军赴敌,不从中制。
此乃今日之急务也 拉依姆叽叽喳喳说了半天,阿巴开没有听懂几句,可是最关键的一句话他听懂了。
拉依姆是在请求父汗允许自己出战,不愧是自己的老丈人,心总是向着自己的。
阿巴亥好不容易待拉依姆说完,恶劣的心情被他一闹,也有所缓解。
再细思,汉骑只有数百人,而阿巴开带三千人出进剿,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