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骑兵在一万人左右。
这是突忽人所有正规军步军的一半和全部的精锐骑军,出动这么多兵力就证明突忽人想与我们进行一次决战。
”
柳炯分析得很合理,所有人都点头同意他的意见。
柳炯又道:“下官现在担心的是,突忽人是不是只有这些兵力,他们会不会有后续部队再出现。
我同意参谋部的意见,当前首要任务就是侦查这些部队后方,还有多少突忽军队。
”
韩擒闻言,问中军官尚显:“现在还有多少游骑在乌孙境内?”
尚显回答:“现在彪骑军游骑的一个营,正在严密监视渡过楚河的突忽军。
剩余在乌孙境内的游骑只有两个连。
”
韩擒皱了皱眉,这点人没有十足的把握执行好深入敌后的侦查任务。
何况这些游骑还要担任侦查各地的任务,都派出去了自己不成了瞎子、聋子了吗?再则,如果要突入敌后,就要翻越葱岭。
葱岭山脉平均高度在二千米以上,能通过之处,寥寥无几。
这些可以通过之处,突忽人必定会派兵把守,人数少了不可能通过。
现在韩擒心中已经认同了柳炯所讲的两种判断。
突忽人围城打援的想法,是最不可能的。
因为突忽人大量军队深入乌孙,游骑肯定会知晓察觉的。
人数少,那就更不可能在路上伏击支援的汉军。
何况这些援军可以向参谋部建议的那样,分段集结后,再一同前往柏寒城堡。
所以这条结论,韩擒首先放弃。
其次要说突忽人这次出兵,目的纯属骚扰性质。
韩擒是不会相信的,几十万人集结前进,需要多少物资,需要多少后勤保障人员!只是骚扰,那突忽人在疲惫我方的同时,也大量地消耗自己的资源。
突忽人现在的粮食也不是很充裕,这样的消耗战,他们还玩不起。
所以这条,也被韩擒排除掉。
最后认为突忽人是为了声东击西,但突忽人只有五十万军队,渡河而来的突忽军队已经是他们总兵力的一半,后面还有没有,现在还不得而知。
除了这些军队外,突忽人也需要留下一些军队,担任两州的防御任务。
再出兵其他地区,可能性也不大。
如果查清突忽人还有后续部队,基本上也可以将此条排除。
余下的一、四条判断中,必有一条是突忽人的真实目的。
韩擒还在深思的时候,中军官被人叫了出去。
房间内的人都在等待,等待韩擒做出最后的决定。
十分钟过去了,韩擒没有出声。
半个小时过去了,韩擒还是没有动,仿佛他已经变成了一座雕像。
这时中军官尚显回来,看见韩擒还在思索,于是轻轻地坐回原位。
不料看似雕像的韩擒,却开口问他:“何事?”
“回禀殿下。
刚才彪骑军报告,飞骑军的一个游骑营已经来到风铃城。
”
韩擒“唔”了一声。
战区部队要换防之事,内阁已经对他下发了通知。
通知上说,现有的三个军团,会在年内逐一替换。
现在飞骑军就将游骑派来,看来史万岁是迫不及待地想参战了。
对史万岁,韩擒还是比较了解的。
当年在突忽战场,史万岁号称“帝国第一猛士”。
错马之间便斩杀了突忽人的勇士,大涨了汉军的士气,当年这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史万岁也因此晋升为将军。
后来史万岁又孤军深入敌后,作战数十日,转战千余里,历经七百余战,得万级而归。
战功更是卓越。
可惜他是擅自行动,奖赏自然没有获得。
如果不是熙公殿下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