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大汉骑军 > 第十三章攻城

第十三章攻城

更加精良的帝国甲等军团,无疑显得寡不敌众。

除了投石车和床弩外,守军还有一千具强弩,这已是守军能收集到的最大极限。

为此,他们把大江郡内几乎所有的守备队手中的强弩都集中到了这里。

箭羽也有十五万枝,看似很多,其实投到每具强弩上的也不过只有一百五十枝。

强弩的箭羽都是属于重箭,箭长在九十公分以上,箭头呈菱形,箭头长度两到三公分。

这样的重箭,如果在射程内被射中,重伤、死亡的几率各占一半。

由于重箭的生产基地都在帝国内地,辽东四郡没有能力制造,十五万枝重箭用完,守军只能用普通箭支代替,但射程及威力都会大大降低。

这种强弩唯一的缺点就是拉弓上弦太耗时间,射击速度远远不及弓箭快。

为了发挥强弩的最大威力,守军的强弩手是从几万人里挑选出的佼佼者,而且每名强弩手都配备了两到三名后备人员,以防作战中强弩手阵亡,弩弓失去作用。

为了节约箭支,守军将领们在城墙上来回走动,大声提醒强弩手们要尽量瞄准后再射击,争取做到发一箭杀一人。

陶大勇紧紧握着手里的弩弓,神情紧张的看着城外的汉军队列。

他旁边是同村的许柱,也是他的后备人员。

许柱也很紧张,手一直在衣衫上擦着,口中喃喃自语,不知在唠叨着什么。

“大勇,你说我们能挡住汉军的进攻吗?”

陶大勇正专心留意汉军时,许柱突然问道。

“应该能吧!他们毕竟只有万余人,我们就是三个换他们一个,他们也攻不进来的。

陶大勇不仅是在安慰许柱,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他也不能确定就能守住。

“是啊!我们这么多人,他们怎么可能攻上来。

许柱虽也这样说,但从他的神情上看,明显是信心不足。

“柱子,等会交战时机灵点,不要让汉军的箭给射中了。

陶大勇转头对许柱说。

他和许柱从幼儿时就在一起,一起上学,一起没有考上大学,一起回家种地。

这次征召挖掘河渠劳工时,他们又一起被选上。

陶大勇和许柱在劳工发生暴乱时,没在事发现场。

他俩在另外的一处工地上,不过暴乱消息传来后,他们被裹挟进了新成立的高句丽军队,成了一名正式的高句丽军人。

所在部队成军后,就被派到国内城驻守。

前几日护城河刚刚解冻,汉军就走出了营地。

那时,陶大勇及其同伴们的信心明显比现在强,他们士气高昂的准备迎接着汉军的攻城。

只是汉军并没有攻城,而是在几十台投石塔和攻城塔的协助下,用土填平了护城河。

在那一战里,陶大勇第一次看见汉军重型武器的模样及威力,自信和士气大幅下降,战前能坚守国内城至少数月的想法也开始动摇了。,3+8?看?书¨网~ \已¢发?布¢最_新~章.节*

今天他还没有看见那些重型武器,不知道汉军又再用什么诡计?陶大勇正在胡四乱想时,城外汉军的百余具号角同时吹响。

嘹亮的号角声,响彻国内城上空。

“全体准备!上箭!”

陶大勇所部的将领,在号角响起时高声下达备战命令。

陶大勇和城墙上的强弩手们,立即拉开弓弦将重箭装上,平举着准备射击。

城外排列整齐的五个汉军方阵在号角响起的同时,开始缓缓地向前移动。

陶大勇的呼吸急促起来,心脏剧烈地跳动着。

他看见了汉军的重型攻城武器,这时从山坡后转出。

最先出现的是二十座攻城塔,它们的身高在二十米以上。

基本和陶大勇所站在的国内城内城墙一样高,外表黑乎乎的。

前几天,陶大勇初次见到它们时,还以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