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模式进行修炼,但他们得把“蜂群”当成没有意识的“灵力”,只会向“蜂群”传递荣毅设定好的某些特定意识信号。
听起来似乎是个悖论:用意识驱动某物,但又要求被驱动者是没有意识的死物,接收不到外界的意识链接?
这是用意念掰勺子吗?谁知道这其中是什么原理?
好在荣毅的大脑被强化之后不但智商激增,灵感也是爆棚,所以他找到了解决方法。
不希望修真者了解到“蜂群”的本质,又不打算通过现实中制造恶劣环境等方式走“应激式驱动”的路子,那能不能通过一些心理暗示影响修真者,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某些强烈的情绪,进而使“蜂群”被动地受到“意识驱动”?
例如,通过看一些关于人死亡时的痛苦影像,使修真者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当这种情绪强烈到一定程度,“蜂群”会在“宿主”并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强化宿主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死亡危机吗?
心理学上有一种暗示效应,是指通过言语、行为或其他形式,如图形、声音等对他人的思想、情绪、行为等进行潜在的影响,使其产生某种感知、信念、态度或行为。
这种暗示效果在催眠方面己经有着广泛的应用。
荣毅曾经在“某点”上看过一本设定新奇的修真小说,说的是:主角穿越后通过观看乌龟、太阳等事物并展开联想,成功领悟了各种牛B的功法。
这种设定给了荣毅极大的启发。
比如:一张利用图片心理学知识绘制的图画,暗示效果是激发观看者对肌肉力量的渴望,能不能激发“蜂群”对肌肉的强化?
循着这个思路,在突击掌握了“心理学”、“催眠学”、“绘画”、“古典文学”等等相关技能后,荣毅绘制了一张《观想图》。
这是一只外形如狮、却顶着一张牛脸的生物。它人立而起,仰天怒嚎,鲜红的鬃毛化成火焰首冲天际,全身肌肉虬结,怪异的骨刺遍布全身。
最奇特的是牛脸上的双眼,每只眼里有三个瞳孔,它们彼此交叠,眼中向外射出扭曲的光线。
这幅画的效果首先是从眼中射出的扭曲光线开始:这些线条具有吸引观看者注意力的效果,观看者被线条吸引,注意力随后会沿着线条射出的方向集中到牛眼的三瞳处。
交叠的三瞳采用特殊手法绘制,具有干扰人思维的效果,观看者会不自觉的陷入画中,被动接受图片内蕴含的信息,起到强化信息接收的效果。
画中狮子和牛头在心理学中都有很强的力量崇拜暗示,向天怒号代表抗争,两者结合激发观看者对力量的渴求。
嶙峋的骨刺有恐惧暗示,激起观看者内心的不安,进一步强化力量渴求。
这张图被荣毅命名为《大力牛魔图》,未来将作为一种可以增强力量的“功法”传授给修真者们。
一旦某个修真者选择了这个功法,只要他被《大力牛魔图》的暗示效果影响,“蜂群”就会在心理暗示下开始强化与力量相关的器官组织。
为了凸显“修真者”和普通宿主之间的巨大差距,荣毅在第一次把《观想图》传授给某个修真者时,还会激活他(她)体内服用“肆灵金丹”原本处于待机状态的3灵力“蜂群”。
这样一来,每一个获得了“功法”的修真者将拥有4倍于普通宿主的身体恢复速度和细胞修复速度等身体基础属性,单从数值上就碾压普通宿主,这会令修真者将这一切归功于“功法”和“修炼”,进而对“修真”更加深信不疑。
荣毅后续还计划推出硬化皮肤的《玄龟图》、强化敏捷和弹跳的《飞廉图》、强化精神的《大风图》、强化恢复力的《鹿蜀图》,甚至还会有增加魅力的《青丘图》等等。
“绘制的时候融入华夏古典神话元素。神秘感和文明的厚重感会震慑他们的心神,让他们心生敬畏,诚惶诚恐,更快的沉迷于《观想图》中。”
“所以,现在需要一个好的背景故事把我创造的“修真体系”抬到一个足够的高度。”
“这个背景故事要足够久远,远到只剩传说,没有明确的文字记录,这样才不必担心被拆穿。”
“同时,也不能完全架空,这会让听的人没有代入感。”
“要不就从《山海经》开始编?网上不是一首有个梗,说三星堆的发掘没证明夏朝是真的反而证明了《山海经》是真的吗?”
“上古时代,灵气充沛,人与异兽共生,人类观想异兽,开发出各种利用灵气的神通功法,这就是“修真时代”。”
“距今5000年左右,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