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凡的真实意图和资金实力,以及他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在暗示他“轻资产”的文旅更稳妥?
秦凡手指在温润的茶杯壁上轻轻摩挲,脸上带着思索的神情:
“杨秘书说的是实情。高端制造是长远之计,是根基,需要耐心和定力。文旅融合见效快,但同质化竞争也激烈,需要做出真正的特色和深度。”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张为民期待的脸,最后落在杨志刚脸上,笑容坦荡中带着一丝锐意,
“我个人更倾向于做点有挑战性、能留下长远价值的事情。当然,具体怎么操作,是单独聚焦一个方向,还是组合投资,都需要深入调研。
这次请张书记来,就是想先听听最一线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和困难。纸上谈兵容易,落地生根难啊。”
他再次强调了“摸底”的意图,也隐隐透露出不差钱的底气,以及对“挑战”的兴趣。
“秦先生务实!”
张为民由衷地赞了一句,心里对秦凡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暴发户,思路清晰,懂得敬畏困难,也有魄力。
他立刻表态:“秦先生放心!只要您有想法,我们街道一定当好‘店小二’!无论是陪同考察、协调资源,还是梳理政策、对接部门,绝对提供最精准、最高效的服务!我们小板桥,求贤若渴啊!”
他适时地捧了一下秦凡,也再次强调了街道的服务姿态。
杨志刚听着两人的对话,脸上始终带着淡淡的、难以捉摸的笑意。
秦凡的表现,沉稳、有想法、懂分寸,甚至有点超出他的预期。但越是如此,他心中的那点疑虑反而更深了一层——如此年轻,如此能量,如此滴水不漏,他真正的根基在哪里?
仅仅是“在外做生意”?叶副省长想看的,恐怕不仅仅是他的“为人”和“眼光”。
就在这时,服务生鱼贯而入,开始上菜。
建水汽锅鸡的盖子揭开,浓郁鲜香的热气瞬间弥漫开来;石屏烤豆腐金黄焦脆,点缀着翠绿的葱花;宣威火腿薄如蝉翼,红白相间;各种山珍菌菇色彩斑斓,散发着山野的气息……一道道精致的滇菜摆上桌,色香味俱全,冲淡了些许谈话的正式感。
“来来来,杨秘书,秦先生,张书记,动筷子!远来是客,尝尝我们云南的地道风味!”
杨志刚作为东道主,热情地招呼着,亲自用公筷给秦凡夹了一块汽锅鸡里最嫩的鸡腿肉,“秦先生,这汽锅鸡,汤是精华,一定要多喝两碗。”
“谢谢杨秘书!”秦凡笑着接过。
张为民也连忙拿起公筷,但他没有去夹主菜,而是很自然地夹起一块烤得恰到好处的石屏豆腐,稳稳地放到了杨志刚面前的骨碟里,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只是顺手为之:
“杨秘书,您尝尝这个,外酥里嫩,沾点特制的蘸水,风味独特。”
这个小动作极其自然,既表达了对杨志刚的尊敬,又不显得过分刻意谄媚,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好,谢谢张书记。”杨志刚笑着点点头,很给面子地夹起豆腐尝了尝,“嗯,确实地道。”
李强坐在下首,看着这推杯换盏、笑语晏晏的场景,心里既紧张又有点莫名的兴奋。
他小心翼翼地夹着面前的菜,耳朵却竖得老高,努力捕捉着大佬们的每一句话。当看到张书记给杨秘书夹菜那自然无比的动作时,他心中更是暗暗佩服:这就是水平啊!自己还得学多少年?
饭桌上的话题,在美食的润滑下,也变得更加宽泛轻松了一些。
杨志刚问起张为民街道基层治理的一些难点,张为民也借机“诉苦”,讲了些拆迁矛盾、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中的实际困难,言语间透着基层干部的不易,但也带着解决问题的韧劲。
秦凡则偶尔插话,问些细节,显示出他对基层运作的兴趣和了解。
杨志刚听着,不时点头,偶尔点评一两句,话不多,但总能点到关键。他更像一个高明的倾听者和引导者,让张为民畅所欲言的同时,也在观察着秦凡的反应。
酒过三巡(以茶代酒),气氛更加热络。
张为民借着几分“酒意”(其实是茶意),再次看向秦凡,语气带着真诚的热切:
“秦先生,说真的,您有这份心,有这份眼光,是我们小板桥的福气!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亲自陪您去李家村老巷子,还有东片区的预留地块看看?眼见为实嘛!只要您看好,我们街道绝对拿出最大的诚意!”
秦凡放下筷子,用餐巾擦了擦嘴角,姿态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