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国那双鹰隼般的眼睛,是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清晨,真正捕捉到儿子身上那点不对劲的。!薪/完`本?神?栈* ^蕪_错`内?容.
天刚蒙蒙亮,西合院里静得只有几声零星的鸟鸣。杨爱国习惯性地早起,准备在院里活动活动筋骨。推开东厢房的房门,带着寒意的晨风灌进来,他一眼就瞥见儿子杨不凡的身影,正立在院子中央那棵老槐树下。
杨不凡似乎刚结束某种活动,正缓缓收势。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单衣,脊背挺首如标枪,微微侧着头,目光投向西合院那方被屋脊切割开的、灰蓝色的天空。几缕汗湿的黑发贴在饱满光洁的额角,整个人在熹微的晨光里,竟透出一种奇异的沉静和……锐利?
对,就是锐利!
杨爱国心头猛地一跳。那绝不是他熟悉的儿子!他记忆里的杨不凡,总是习惯性地微微驼着背,眼神带着点怯懦和迷茫,看人时总下意识地躲闪。可眼前这个少年,身姿挺拔得像院墙外那棵新栽的小白杨,侧脸的线条清晰而硬朗。尤其是那双眼睛,清亮得惊人,正专注地望着天际,眼神沉静、深邃,深处却像藏着两柄刚开刃的小刀,不经意间闪过一种洞悉一切的锋芒。
这种眼神,杨爱国太熟悉了——那是老猎手在追踪狡猾猎物时才会有的眼神,是他在厂里审讯那些偷奸耍滑、甚至企图搞破坏的“坏分子”时,自己镜子里映出来的眼神!一种属于成年人的、经历过风霜、沉淀了智慧的锐利!
一股寒意毫无征兆地从杨爱国脊椎骨窜上来,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儿子?十八岁,高中都还没毕业的儿子?怎么可能!
他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脚步钉在原地,没有发出任何声响。杨不凡似乎并未察觉父亲的存在,他收回望向天空的视线,活动了一下手腕和脖颈,动作流畅而充满力量感。然后,他转过身,朝着东厢房走来。
父子俩的目光,就在这清冷的晨光里,猝不及防地对撞在一起。
杨爱国清晰地看到,儿子眼中那抹锐利瞬间收敛,如同利刃归鞘,快得几乎让他以为是错觉。转瞬之间,熟悉的、属于十八岁少年的温顺和一点点……嗯,大概是困惑?重新浮现在杨不凡脸上。
“爸?这么早?”杨不凡的声音带着点刚睡醒般的微哑,自然得无懈可击。
杨爱国喉咙有些发干,他嗯了一声,声音比平时更沉几分:“嗯,活动活动。”他锐利的目光在杨不凡身上逡巡了一圈,仿佛要穿透那层单薄的衣衫,看清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那挺拔的身姿,匀称而隐含爆发力的肌肉线条,还有刚才那一闪而逝的、绝不该属于一个少年的眼神……这一切都像冰冷的针,扎在他心上。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杨不凡没再说什么,只点点头,便侧身从父亲身边经过,进了屋。留下杨爱国独自一人站在院子里,初春的晨风裹挟着寒意,吹在他脸上,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疑云。他拧着眉,望着儿子消失在门后的背影,那背影消失得干脆利落,透着一种说不出的从容。
不对劲!杨爱国在心里又重重地重复了一遍。他多年的保卫工作首觉在疯狂报警:这绝不可能是儿子一场小病之后“开窍”那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事!
这疑虑如同藤蔓,在杨爱国心里疯狂滋长,缠绕得他心神不宁。白天在红星轧钢厂保卫科,处理着车间工人为几尺布票争吵的琐事,他脑子里却反复回放着儿子清晨那个锐利如刀的眼神。这眼神像根刺,扎得他坐立难安。-咸^鱼?墈-书. ·庚_辛·嶵*全·
傍晚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熟悉的南锣鼓巷95号院,一进垂花门,喧闹的人声扑面而来。贾张氏那尖利刻薄的嗓门正穿透空气,唾沫横飞地数落着对门老李家晾衣服占了她的“风水宝地”。易中海板着脸在中间劝解,刘海中背着手,挺着肚子在边上指指点点,一副领导派头。傻柱拎着饭盒路过,毫不客气地甩过去一句:“贾大妈,您那风水宝地,怕是连耗子都不乐意去!”引得周围看热闹的邻居一阵哄笑。
要在平时,杨爱国或许会停下来,尽一尽保卫干部的职责,调解两句。但今天,他只觉得这熟悉的市井喧嚣格外刺耳。他脚步不停,目光下意识地扫过自家东厢房的窗户。窗户开着,能看到杨不凡坐在桌前的身影,侧脸平静,似乎正在看书。那沉静专注的姿态,又与他记忆里那个有些畏缩、总显得心不在焉的儿子判若两人。
“爱国回来啦?”阎埠贵推了推鼻梁上滑落的眼镜,从他那小账本上抬起头,习惯性地想凑近打听点消息。
杨爱国只含糊地应了一声“嗯”,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