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是调节气氛的关键。
“这就是…家?”杨不凡心里涌起一股陌生的暖流。前世他醉心科研,亲情淡薄,这种充满烟火气、带着琐碎争吵和浓浓关爱的家庭互动,对他而言既新鲜又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感和一丝愧疚——他毕竟是个“冒牌货”。
“哥,”杨囡囡忽然扯了扯杨不凡的衣角,小手指着他碗里,“你的粥…不烫了呀?你怎么不喝光光?囡囡的都要喝完啦!”她把自己舔得干干净净的小碗举起来,像展示战利品。
杨不凡回过神,看着碗底那点稀汤寡水。在这个定量供应的年代,粮食金贵,浪费是可耻的。他刚才走神,确实剩了点。他连忙端起碗,咕咚几口喝完,笑道:“喝完了!囡囡真棒,是哥哥的小榜样!”
小丫头立刻得意地晃了晃小脑袋,眼睛弯成了月牙。
穆青看着兄妹俩互动,脸上笑容更盛。杨爱国虽然依旧板着脸,但紧绷的下颌线似乎也柔和了一丝丝。
早饭在一种微妙的、混合着温情与试探的氛围中结束。杨爱国一抹嘴,抓起挂在墙上的武装带和帽子,准备去厂里。出门前,他脚步顿了一下,没回头,丢下一句硬邦邦的话:“在家…老实待着,别惹事。”说完,大步流星地走了出去,保卫科制服的背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挺拔,也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保护意味。
穆青开始收拾碗筷,动作麻利。杨不凡主动帮忙擦桌子,这个举动又引来母亲惊讶又欣慰的目光:“哎哟,我们不凡真懂事了!知道帮妈干活了!”
杨不凡笑了笑,没说话。他一边机械地擦拭着桌面,一边感受着这个家:
母亲收拾碗筷时,会仔细把碗底最后一点粥渣刮干净。
父亲那顶洗得发白的保卫科帽子,端端正正地挂在墙上唯一的钉子上。
妹妹囡囡正蹲在门口,用小树枝专注地“研究”一只路过的蚂蚁。
角落里,那个装粮食的旧柜子上着锁,钥匙挂在母亲腰间。
每一个细节都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印记,也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普通工人家庭的不易与坚韧。他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博士,而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杨爱国和穆青的儿子,杨囡囡的哥哥。
“保护他们…”昨晚洗髓时那强烈的求生意志,此刻化作了更具体、更温情的责任感。他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和妹妹天真的侧脸,心中默默道:“就用这个身份,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让这个家…过得更好一点。”
至于父亲那锐利的审视和母亲那“开窍”的期待…杨不凡嘴角勾起一抹属于原主所没有的、带着点腹黑和自信的弧度。
“慢慢适应吧,爸,妈。你们儿子…确实‘开窍’了,而且这‘窍’开得有点大。”
未来的日子,既要小心翼翼地扮演好“杨不凡”,又要利用好系统和现代思维,在这个小小的西合院里,开启一段既斗智斗勇、又充满家庭温情的“修真签到日常”。
而第一步,就是得想办法,让那系统签到的【美味窝头】,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出现在这个家略显寡淡的餐桌上。杨不凡的目光,落在了蹦蹦跳跳跑过来的妹妹囡囡身上,一个计划雏形在脑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