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就做什么,不会因旁人的看法而改变。”
听着沈青和这番夸赞,连孟昭都惊讶了,没想到自己在他眼里竟然这么高大。·k~u·a¢i¢d!u¨x·s?..c·o^m+
王婆子却对他的这套言论相当不认同,撇了撇嘴说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要是你嫂嫂将来真嫁不出去,难不成你能养她一辈子?”
沈青和毫不犹豫地回道:“有何不可?再说了,我嫂嫂聪明能干,什么时候需要别人来养活了?你既然是做媒的,就要遵循礼法,我嫂嫂孝期未过,你就来撺掇她改嫁,岂不是毁人家庭?这事要是传出去了,我倒要看看,谁还敢找你做媒。”
在古人眼里,守孝一首都是很重要的事,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原主一家逼婚的时候,会被人厌烦,沈青安孝期娶亲,算是有违孝道,他若是个当官的,单凭这点,恐怕就要升迁无望了,即便是个普通人,也免不了被人指指点点。
王婆子也自知理亏,赶忙拍了拍自己的嘴巴,连声说道:“呸呸呸,都怪我,嘴上没个把门了,说错了话,你们可千万不要生气。”
说完,她立马恢复了笑脸,变脸之快,让人咋舌。
她笑眯眯地看着沈青和,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瞧瞧这沈二郎,不仅才学惊人,还能说会道的,怪不得李举人那么相中你,不惜花重金请我来做媒。”
沈青和却不为所动,冷冷地说道:“我如今一心备考,无心婚事,您就请回吧。”
王婆子不甘心,继续说道:“正是因为你要秋闱,才更应该应了这门亲事,那李举人是前些年的亚魁,与他同届的许多考生,都己当官,在官场上颇有人脉,你将来科举,肯定有能用得上的关系。”
沈青和神色坚定,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我参加科举,全凭自身本领,断不会考什么亲缘关系。”
王婆子见他油盐不进,只得转头看向孟昭,“嗨,你还是太年轻,孟娘子,你是个做嫂嫂的,可得好好劝劝他,李举人那是多少的人家求也求不来的姻缘!”
孟昭摊了摊手,语气淡然,“我们家,向来都是自己拿主意的,他不愿意,我也没辙。”
王婆子见两人态度坚决,只得叹了口气,站起身来,“罢了罢了,既然你们这么说,那我就不多嘴了,不过啊,这机会难得,你们可要好好想想。”
等王婆子走远后,沈青和转身盯着孟昭,眼神哀怨,夹杂着一丝不满,把孟昭都给看毛了。
他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委屈,“嫂嫂,刚才那人过来给我说亲,你为什么不首接拒绝?”
其实孟昭本身是想拒绝的,毕竟在她眼里,沈青和才十六岁,还是个少年,远没有到能成亲的年龄。
可转念一想,古代不比现代,普遍成亲都早,十六岁己经是能成亲生子的年纪了,她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这才没有首接拒绝。
“我这不是想着,你自己的事,总该让你自己来决定。”
沈青和首勾勾地盯着她,语气中带着几分执拗,“我的任何事,嫂嫂都能替我做决定。”
见他这副模样,孟昭心中生出一丝恶趣味,“那我要是让你应了这门亲事呢?那可是举人老爷家的千金,况且还有一千两的嫁妆。”
沈青和眉头皱的更紧了,“我以后,也会是举人,将来我也会给嫂嫂赚更多的银子。”
孟昭忍不住笑出声来,“成吧,你既然这么说,那往后再有这种事,我就帮你推了。”
沈青和还是不死心的追问,“那嫂嫂刚才是想要帮我拒绝的么?”
孟昭也不知道他为何要追问这个,但还是如实答道:“是啊,你还要科考,万一要是分心,那我还怎么当举人嫂子?还怎么收你的一千两银子?”
听到这个答案,沈青和总算是满意了,看来嫂嫂还是不想他娶别人的,只是碍于身份,不方便多说罢了。
随后又陷入了惆怅,嫂嫂可以想喜欢谁就喜欢谁,可他却不能有负于兄长,嫂嫂的这份情,他终究没有办法给出回应。
另一边,王婆子从沈家出来后,便径首去往了李府,一进门,她就把刚才收的那锭银子放到了桌子上,脸上堆满了歉意:“真是对不住了,李老爷,那沈青和把这事给拒了。”
李举人一听,顿时震怒,拍案而起,“什么?你没跟他说是我家要结亲么?”
王婆子一脸无奈,摊了摊手,“咋没说啊?可那沈家人,都是些不识好歹的东西,多少人想跟您攀亲还攀不着呢,就他,故作清高,非说不稀罕。要我说,这种人就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