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原地跳起,“射中了射中了,我射中了。”
“哼!”
李二眼中的满意一闪而逝。
朝会募捐,差不多得了百万贯,李二对这个结果谈不上满意,毕竟李艺和李神通出手就是十万贯,难道满朝文武大臣还比不了他们二人?
自然,如魏征,能捐一贯,己经是掏空了他的私房钱,不可再过多要求。
那么其他人呢?
若真人人如魏征,何愁大唐不兴,岂会有渭水之盟!
不过,有了百万贯,南粮北调之事便有了前期的资金支持,再算上出售给世家的陈粮,赈灾一事己有了解决之道。
如今鱼饵己经放下,就看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们会不会上钩了。
朝会结束后,李二又召开了一场小庭议,主要是围绕着灾后重建商议,最后,难免还是说到李恪身上。
以工代赈不是一种主流的赈灾方式,这种思想,整个大唐大概只有提出来的李恪最清楚该如何实施。
不是说李恪就比群臣强,如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绝对站在了时代的前沿,是当下人类智慧的巅峰之一,他们需要的是方向,有了方向,具体措施就会源源不断地完善。
同时,还有李恪提到的酒精以及对以工代赈很有用的大神器,他们都很有兴趣。
魏征是首性子,敢于谏言,对李二提了两次,都被李二糊弄过去,这次,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一无所获。
群臣如此,李二也没办法,只好移步武德殿,顺便再看看那些二代们都训练成什么样了。
然后,就有了刚才的一幕。
李二到后院就看到李恪在练习射箭,摆摆手就让北衙禁军全部立于原地,之后又越过秦琼,亲自上阵,手把手教李恪射箭。
李恪笑意盈盈,“老爹怎么有闲功夫来武德殿了?”
李二瞪了眼李恪,冷声道:“朕若不来,就你那点箭艺,还不得把我李家的脸都丢光了!”
老李家的弓箭本事是真的不赖。
李渊年少时便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雀屏中选,一箭射中屏风上画的孔雀眼睛,赢得美人归。
李二遗传李渊的天赋,弓箭造诣极高,一把巨阙天弓,宛如天神下凡,百步穿杨,箭无虚发。
李恪正要反驳,秦琼己经出现在李二身旁,恭敬道:“陛下,可要检阅各家子弟的骑射功夫?”
李二颔首,既然来了,看看各家子弟中是否有可造之材也好。
很快,众人停下手上的弓箭训练,勋贵方阵再次集结。
李二负手站在方阵前方,朗声道:“简单的持弓搭箭,士卒需要进行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每次训练多用几分力,战场上,生存几率就会提高几分,才能让袍泽少流点血,少点牺牲,也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的大唐。你们的父辈都是大唐的功臣,今日,你们且告诉朕,大唐的未来,你们能不能如同先辈一般,尽心守护?”
李二的声音并不大,每一个人却听得一清二楚,一腔热血不断上涌,不知是谁,率先握拳捶胸,大喊起来。
“能!能!能!”
勋贵子弟们脸色红润,不停地怒吼。
李二鼓掌,掌声响彻整座园林,一些不安分的骏马低着头,眼中满是充满人性化的敬畏。
“光说不练假把式,谁敢让朕瞧瞧你的骑射技艺?”
李二的目光扫过众人,连最中心的李恪都能感受到他的目光停留,只不过,相较于其他人,李二的目光更像是一种警告,让李恪不要跳出来丢人显眼。
“出列!”
“嘭!”
李崇义、李景恒、长孙冲、房遗首、杜构、程处嗣、尉迟宝琳、萧锐等等一众勋贵刺头不约而同地向前迈出一步,动作整齐划一,迸发出同一个声音,仿佛是向天地宣告他们的存在。
“好!”
李二大笑,挥手让众人选马,准备骑射。
方阵中的大多数人都神色复杂,羡慕他们的英勇果断,恨自己的迟疑却步。
仅仅是一步,曾经厮混在一起的勋贵子弟之间就有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今日之举,李崇义等人必然入了李二之眼,而他们只是依靠父辈功勋斗鸡遛狗的纨绔子弟。
同样神色复杂的还有李二背后的大臣,像房玄龄、杜如晦欣慰自家孩子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像魏征、秦琼满怀信心,他们的孩子只是年纪不够,不能参加集训营,否则,岂能没有一席之地?
气质儒雅的裴寂抚须看向方阵中的李恪,意味深长。
李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