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很好。只是可惜幽州近百万大军的损耗的确大了些。”李俊叹息道。
“启禀陛下,臣认为这百万大军的粮草军饷并不需要朝廷拨给,如此便不至于因幽州战事而使全国处于紧迫之中。”邱世凡再次进言道。
“哦,不知邱大人有何良策?”李俊好奇的问道。
“出兵在外,若有战事可屯兵迎战,若无战事可使三四成兵力屯田,如此便可解大军粮草之缺。如今河东蝗灾刚过,陛下可免除河东三年税负,给由幽州各地征调。”邱世凡建议道。
“不可。启禀陛下,这大军驻守在外原本就已经是非常危险之事,若是再抽调三四成兵力屯田,若是敌军突然来犯,岂不是无一战之力?”兵部尚书曹忠立刻站出来反对。
“其实邱大人的建议朕早已思之再三,这幽州之战非是一时之战,抽调三四成兵力屯田,即可解粮草只缺,又可养兵蓄锐这是一举两得之事,此事就这么定了。至于在幽州境内筹集军饷之事,朕尚需三思。”李俊解释道。
“陛下,若是屯田可事实,臣认为这筹集军饷一事亦可。”曹忠进言道。
“众位大人以为如何?”李俊问道。
“幽州富户多是辽国之民,臣认为此事可行。”礼部尚书陈诚上前回禀道。
“日后就算我们攻下幽州,想必那些番外之民也不服管教,既然如此为何不现在就开始收点利息呢?”刑部尚书彭子琪上奏。
“臣也赞同。”工部尚书陈平进言道。
“既然六部尚书都没有什么异议,那就烦恼曹大人立刻给房大将军取一份兵部的决议。”李俊交代道。
“臣遵旨。”曹忠领命。
“臣启奏陛下,老臣跟随陛下三十余年,如今已老不堪用,臣请陛下恩准臣告老还乡,辞去这工部尚书一职。”陈平双膝跪倒大礼参拜。
“你跟随朕多年,勤勤恳恳,如今已到古稀之年,便留在京师养老吧。至于这工部尚书一职,既然是你主动请辞,便由你荐一人出任吧。”李俊起身上前将陈平扶起柔声说道。
“臣谢陛下隆恩。臣认为工部尚书一职由左侍郎薛蟠出任较为合适,还陛下圣裁。”陈平上奏道。
“哈哈,老东西,你怎么不举荐自己的儿子呢?”李俊哈哈大笑道。
“臣那个不成器的东西,也只能做做小事,这执掌一部的大权,还是需要一个有能耐的人才行。”陈平也乐呵呵的解释道。
“张大人,你亲自拟旨,加封良侯为纯良公,赏赐京师宅院一座,黄金万两,锦缎三百匹。”李俊笑道。
“老臣谢陛下隆恩。”陈平赶紧再次双膝跪倒施礼,他从一个不入流的小吏,爬到如今的公爵之位,这简直就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但成就他的却是当今陛下,所以在陈平心中李俊就是他的恩人,只要李俊一声令下,他依旧会义无反顾的站在李俊身旁为他效力。
“大伙都老了,日后要常走动,莫冷落了我们这份情义。”李俊叹息道。
“臣等遵旨。”众人施礼道。李俊正打算让他们退下的时候,禁军统领将军李桥阴沉着脸进来了。
“怎么了?”李俊感到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刚刚鹰鹫卫传来消息,文国公仙逝了。”李桥低声回禀道。
“什么?”李俊闻言心中一闷便一口鲜血吐了出来,当时就晕厥了。这下可吓坏了众臣,众人纷纷上前查看,李桥立刻亲自去太医院请了御医前来。
大唐三大支柱如今已经去了两个,而且是两个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长辈,这怎能不使李俊伤心欲绝呢。
当夜,李俊的在京的儿女纷纷进宫请安,特别是康福公主李敏,寿康公主李欣,清平公主岳梅溪以及欣康公主李瑶等等都进宫了,就连安国候岳城也奉旨进宫探视。
“父皇。”李敏拿着李俊的手哭的跟泪人一般。其他几位公主女儿也是如此。
“没事的,父皇这不是好好的吗?”李俊低声安慰李敏以及诸位儿女道。
“公主,各位皇子,陛下刚刚是气血不顺这才引起吐血,现在身子比较弱,需要将养一段时日。”李桥低声劝说道。
“父皇就让敏儿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