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北京女子图鉴 > .1 我有一点不甘心

.1 我有一点不甘心

1

我叫陈可,八五后,出生于四川攀枝花,生长于单亲之家。?微?趣!小,说′ ¢已-发!布/最·新`章,节?但在那件事发生之前,我原本叫陈可依,依靠的“依”,小鸟依人的“依”,我很不想喜欢这个字。

这事还得从我去北京说起。

我和所有北漂人一样,去北京,是追求让我为之向往且梦寐以求的一切,而且作为一个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用学历改变命运”的根深蒂固的观念。

何况我妈妈原本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因为时代的变迁她留在了攀枝花,认识了我爸爸,生下了我,自此再没回过北京。

这件事便成了促使我“回到”北京的催化剂。

说起我妈,她也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虽然自己这辈子输了,却希望孩子能赢,希望我能“回”北京,这一点和全中国人民的希望不谋而合,希望能在北京土生土长,有北京户口,有祖上留下的房产庇荫,还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

记得高三那年,我高考失利,我妈说,要是我能有个北京户口,以我的分数,北京的大本是没问题的,可惜我是外地户口,要比北京孩子多努力二百分。这番话一直敲打着我,直到我挑战考研再度失利,我便知道自己只剩下一个选择——北漂。

做一名北漂,就意味着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不想受的罪,丢别人丢不起的脸。我有个长辈说,要是连这份苦都能吃,高考怎么会成不了?毕竟,奔波生计耗费的是心血,读书耗损的只是脑细胞。

我没有反驳那位长辈,尽管我心里觉得他说的没有一个字在点上,他自己早就认命了,还希望别人跟他一样庸庸碌碌。

“变成最好的女人,拥有大房子、好男子和起点就高于他人的小孩”,这是很多人眼里的海市蜃楼,也是打败无数北漂人的重击。可它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梦想。在梦想被打破之前,它是那么的吸引人,就像罂粟花。

我想,即便终有一天我被它打败了,也不会后悔,因为我起码拥有过,并为之奋斗过。何况,全中国的年轻女人都渴望拥有,那些嘴上说不想,不屑,不惦记的人都是口是心非,而要验证这一点并不难——假使从天而降一亿元只能用来买房,而且不限购,呵,你看她们会把房买在哪里?。

好吧,事实上我妈也是众多口是心非的女人之一,但她和那位长辈略有不同,那位长辈是彻底认了,我妈还徘徊在临界点上。

而这个临界点,取决于我。

今天,是我们要去见赵局长的日子,为我的工作托关系。直到临出门之前,我还在网上投递简历,用人单位都是北京的。

我妈在卧室走来走去,她嘴里念叨着“别让赵局等”,手里也没停过。女人在出门之前要拾掇的太多了,她这一生都是这么劳碌过来的。

我心不在焉地合上笔记本,我妈已经走到房门口,问我:“还惦记着去北京呢?”

我随口应了一句:“不然呢?”

是啊,不然呢?我妈这半辈子都在我耳边念叨着北京的好,在北京落地生根才能改变命运,我现在这样全都怪她,她原本也是个金凤凰,怎么就落在攀枝花了?可整间房子里唯一能证明这一点的,只有放在客厅书柜上的一张合照,照片里是我妈、姥爷和姥姥,那时候他们还在北京,一家三口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等我打开衣柜有些意兴阑珊地找衣服时,刚好听到我妈这样说:“啥都没有去了喝西北风啊?”

这是她念叨无数遍的一句话,但她的很多话都得反过来听。

比如,假如啥都有呢?

我妈收拾完屋子,开始收拾自己,她穿着体面的套装,还特意戴上一块考究的手表,仔细梳整头发,但这并不妨碍她嘴上的功夫。

她正念叨着,留在家里有什么不好,起码还有她给使使劲儿,这个税务局的工作有多少人挤破脑袋,就我偏不识好歹。

这番话也不知道是在给我洗脑,还是给她自己。

你信不,假如我真的识这份好歹,她又要不甘了。

我别的没说,只问她:“一个月工资多少?”

我妈:“起码两千,逢年过节还有奖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