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带到了欧洲,后来又随着欧洲的冒险者和殖民者传播到了世界各地。¢6¨1!看`书?网· .更?新,最^全/
土豆具体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尚不能准确判定,根据目前已有的史实, 在十六世纪至十九世纪时已分别由西北和华南通过多重途径传入,大概明朝和清朝, 当然有一种说法是明朝万历年间就传入了。”
云青青想了想, 翻出纸笔,在纸上大概画了七大洲的轮廓, 又大概描了一下中国所在的位置。
“马铃薯是在秘鲁起源, 大概是这里。”她在南美洲西边画了个圈,又在中国所在的位置画了个圈, “跨过大洋来到了亚欧大陆,最后传入我国。其实有时候我在想,要是当年郑和在下西洋的时候不要只沿着亚洲南部走, 最后抵达非洲, 也往北走走去美洲看看, 那是不是土豆、玉米、红薯这三种随随便便亩产千斤打底、在封建时代产量高得就像作弊一样的作物是不是能早点传入我国,这样历史上那些‘大饥, 人相食’的记录会不会就少很多?这壮举的意义就更加非凡!
尤其是明朝正处于小冰河期,由于气温剧降、北方干旱造成粮食大量减产,就算是后期这三种作物传入,明末人口也锐减了足足一半,这个一半说起来轻巧,具体到数字却是五千多万人!”】
.
明成祖时空。*3-y\e-w·u~./c_o-m¨
天幕上突然弹出一行字的时候,饶是朱棣有了心理准备也被吓了一跳。
“是谁提问了?”本时空的人看不到开播前的系统提示,他只能根据云青青泄露的只言片语进行猜测,“可惜没有告知是何人有此奇遇……”
扼腕叹息只持续了一刹,朱棣很快收拾心情仔细查看文字,越看他的眼睛瞪得越大,在云青青挖土豆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种作物,看起来——五六个即可栽出二十四棵植株,且每棵植株的产量都很可观!
朱棣粗粗估算了一下,即使是以一个坑里的土豆做种,也起码是二十四倍的收获!这是何等恐怖的产量!
“提问者实在是深得朕心!”
看到云青青画出的简略地图——简略到任何一个学过地理、且还没有还给老师的人看见了都忍不住吐槽的地步——时,他更是激动得自己随手描绘了下来。¨3¢8+k+a·n+s\h·u′.*n!e\t-
“待郑和回来,朕要将此图予他,令他再行出发,向海外诸国昭告我大明威德。”朱棣刚想到这里,就听到云青青提起了郑和下西洋之行,朱棣的目光顿时顺着海岸线一路往北落到了美洲大陆上。
“往北苦寒,只怕难行啊……什么?亩产千金的作物?还是三种?去!必须去!”
.
明宣宗时空。
郑和看着云青青随手画出的地图心潮澎湃,听闻云青青提起他下西洋之行更是忍不住热泪盈眶。
“咱一介残缺之身,竟也能青史留名吗?咱值了!……陛下,郑和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您看到了吗?”
此时此刻,郑和心里想到的仍是那个他从年轻时候就侍奉的君王——也是他唯一效忠的君王。他看着他的主君从燕王起兵靖难、到后来登临帝位得掌天下,而主君也给了他莫大的殊荣——走出宫廷建功立业的机会,只可惜雄主已逝,只留他在这京城孤老。
“郑和有此,皆由陛下所赐!”郑和拭了拭眼泪,眼神坚定,“咱要进宫求见当今,请求再出海前往那美洲,为大明寻来土豆玉米和红薯!”
.
明太祖时空。
朱元璋拍了拍朱棣的脑瓜,笑道:“好小子,真有你的。”
没错,这次提问就是朱棣代替他的老父亲问出来的。
朱元璋被满屋子吵吵闹闹的文臣武将吵得心里烦闷,一见云青青挖出的土豆产量如此可观,忍不住凑过去小声跟朱棣嘟囔:“老四,要不你直接问一下这土豆怎么来的?……算了算了,让他们继续吵吧。”
老朱还是打算听智囊们的建议,但可惜,朱棣没听见他后面找补的这句话,于是他在自己的天幕上飞快地把问题写了上去。
——这么一长串是他自己补的,他想着反正没有说不可以,那他就先多问几个问题,万一都解答了自然是他赚大了,要是只回答一个他也不亏,要是出了什么情况……
反正我还只是个孩子啊!
八岁的永乐大帝如此想道。
带崽多年、读作大哥写作大爹的朱标年纪轻轻就深深理解到“孩子静悄悄,必定在作妖”这一流传后世的法则,他第一时间察觉到了弟弟的异常,但由于被各路大臣拉着讨论,他没来得及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