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很快就走了,都不感兴趣吗?”
难道国外就不需要拖拉机吗?
还是他们工业真的差这么多?
正说着。~x?h·u/l_i-a\n,.+c/o′m_
有个金发碧眼的男人,穿着西装,看起来高大精神,身后跟着好几个外国人,进入了他们工业展区。
他们好像没有想要的产品,而是从前往后看。
林巧枝注意到:“他们好像是稍微大型一点的展位都看了。”她连忙伸手拍拍身后的胡清,“赶紧把咱们厂生产的最大的拖拉机照片拿来,摆在最前面。”
温厂长也暗自观察,做了一些布置和准备。
这群外国人,一边走,一边看,很快就接近了红旗厂展位这片区域。
他们一行人在隔壁解放牌重载卡车展位前站了很久,上下左右的仔细看,时不时通过翻译问几句话。
最后,才终于开口,表达来意。
胡开记翻译着,对解放厂负责人说:“这位先生是为一条早年从奥地利购买的冷轧生产线而来,其中有一段事故频发,几乎2天就要坏一次,他们想重新定制一个重20吨的大型模具。~1/7/k^a^n¢w·e?n~x,u¨e..~c·o′m/”
之前会议的时候,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也只能耐着性子陪客户一家家沟通。
一听这个需求。
红旗厂这边就有非常轻的叹息声,温东鸣遗憾:“咱们的天车只有十吨。”
大型模具的加工,必须要有天车。
要用天车把整块钢材料吊起来,并且一定范围内移动。
这样才能进行模具的立体加工。
要做20吨重的模具,就必须要有能吊起20吨重原材料的天车,理论上甚至应该更高。
“大家伙”
林巧枝却不可避免的想到自己钳工生涯里见到的第一个“大家伙”——那个能载60吨重量的矿用自卸车。
那里好像就有非常大、非常重的模具。
可有那么大的天车吗?
林巧枝想不起来。*x-i,n_x¨s¨c+m,s^.¢c\o′m\
她没有在那个梦里使用过天车,她只是在一个个车间锻炼锤功,练习基本功。
可做了这么久的钳工,她对车间大小、构造、布局都有一定的了解。
那一间间车间,不像有那么大天车的样子!
20吨重的模具啊。
故障率高的话,说明复杂度应该也不低。
那该是多少外汇?
她没忍住问王柏强:“会不会并不需要20吨的天车,就能做20吨的模具?”
商务部干事热情地领着金发碧眼的外商继续往前走,陪同翻译的胡开记听到她这句,侧头看过来。
第35章 林巧枝对自己的技术很有信心!
胡开记对这个来自红旗厂的年轻人记忆很深。
她很聪明。
如此年轻, 就有了让人惊艳的履历。
他将翻译工作简单交接一下,往这边走。
正好听到红旗厂展位里的讨论声。
“没有20吨的天车,连原材料都吊不起来, 移动不了,怎么进行加工?”刘国友道。
还是精细加工。
连在操作台上完成的模具加工, 都需要台虎钳这类夹持工具固定夹持。
要知道复杂模具, 是需要四面八方都有足够灵活的角度、足够宽敞的空间来进行操作的。
“你是有什么想法?”王柏强紧眉思索一番,看向她。
林巧枝其实也没个明确想法,咬了下唇:“咱们业内传统的制作方法,确实是在一整块型材上加工完成。”*
连课本上也是这么教的。
但既然人家能做,她们为什么就不行呢?
肯定是有办法的!
但10吨承重的天车, 只能吊起10吨重的原材料。
人家要求的模具却足足重20吨。
“拆开来做。”
林巧枝这想法冒出来,心“嘭”地重重一跳。
她都觉得自己大胆,捏住指尖:“咱们有没有可能化整为零,拆开做完, 再组装合体?”
胡开记靠近的时候,正巧听到这里。
外行就是比较容易被带歪, 一个想法出来, 就觉得“惊为天人”
好像感觉“这一听就能行”
他眼睛都明亮了三分,端着接待的礼仪,按捺住心情,只是步伐紧凑了不少。
“温厂长。”
温东鸣抬头,松开眉头,朝他笑道:“胡同志怎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