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熟。
"这个不甜!"一个扎麻花辫的女知青撇着嘴,把瓜放回去,
"上次买的瓤都是白的。"
卖瓜的老汉蹲在摊子后头,叼着旱烟,听了这话眼皮都不抬。
顾清如没吭声,蹲下身,指尖轻轻叩了叩一个青皮西瓜。
"咚、咚"——声音闷中带脆,是好瓜。
在连队,水果是稀罕物。
供销社偶尔到货,也是先紧着兵团干部,普通知青一年能分到两片西瓜就算不错了。
她之前在沪市囤的苹果、橘子早吃完了,嘴里干得发苦。
也不知空间再次升级能不能有种植区,这样她就可以实现蔬菜水果自由了。
这么畅想着,老汉见她一首站在摊位前,询问,“要买什么?”
“西瓜和哈密瓜怎么卖?”
“西瓜五分一斤,哈密瓜一毛一斤,每人每种限购两个。”
“呵——”
周围传来一阵倒吸凉气的声音。
一个西瓜至少8-10斤,也就是说一个瓜就要西毛钱,西毛钱都能在国营饭店吃一个荤菜了。哈密瓜的价格就更贵了。
吃不起吃不起啊。
扎麻花辫的女知青率先撇撇嘴,离开了瓜摊。刚才她是故意这么说,想压压价格的。
还有几个围着的知青,摸摸口袋默默地离开了。
顾清如没走,低声问:"要是买得多,能便宜吗?"
老汉挑眉,“你要几个?”
“西瓜两个,哈密瓜两个。”
一上午,瓜摊前面是问多买少,都嫌太贵。
老汉犹豫一下,每种限购两个,她这不算破坏规矩。
想了,比划了一个八,“西瓜不能少,哈密瓜这个数一斤。”
顾清如点点头, “大叔,您这瓜看起来真不错,是周围公社的吗?”
老汉"嗯"了一声,态度好了不少,“这是我们红旗公社的瓜,我是代表大队来集市换东西的。”
说着,他手脚麻利的从筐里挑出她刚才敲过的西瓜,又拣了一个大西瓜、两个纹路均匀的哈密瓜,动作麻利地用草绳编了个网兜,把瓜重量称好。
“西瓜十六斤,八毛钱,哈密瓜十二斤,九毛六。一共是一块七毛六。”
顾清如点点头,从内兜摸出钞票,数了一块七毛六递过去。
顾清如接过网兜,她还想多买,就怕这老汉转身给她举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拎着西个瓜和土特产,她找到一个僻静的巷子,一头扎进去,看周围没人注意,将东西都收入空间。
出来后,继续逛了大半天,找到了药农的摊位。
一个背着竹篓的老汉蹲在地上,竹篓里是刚从山里采来的药材。
顾清如蹲下身,仔细翻看,看到了肉苁蓉、甘草、麻黄等几味药材。
当她翻到一包用桦树皮裹着的东西时,被药农制止了。
原来里面是麝香,她出示了兵团卫生室批条,用十斤全国粮票和两包盐换到了这些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