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结薯期是移栽后30-70天:
茎叶生长加快,开始分枝,地下块根开始形成并初步膨大。.幻¨想\姬! *首.发-此期需保证水肥,结合中耕除草。
茎叶盛长与块根膨大期移栽后70-120天:
茎叶覆盖地面达到高峰(封垄),光合作用旺盛,养分大量向地下转移,块根进入快速膨大期。
此期是产量形成关键期,需保证充足水分,但忌涝,重施草木灰、腐熟粪肥,控制氮肥防止徒长。
块根膨大与淀粉积累期,移栽后120天至收获:茎叶生长减缓,甚至停止,叶片颜色可能转淡。
养分全力向块根输送,淀粉大量积累。此期需保持土壤适度湿润,过干影响膨大,过湿易烂,停止施肥,注意防涝。
收获期是寒露至霜降:茎叶开始枯黄时是约10月中下旬,选择晴天收获。
全生育期约150-180天,也就是五个月至六个月。
种植要点:
1. 选地整地:选向阳、排水良好之地。
深翻晒垡,至少一尺深,打破犁底层。
起高垄,垄高至少八寸,垄宽二尺,沟深沟宽,确保排水绝对通畅。
底肥以腐熟农家肥,例如猪牛粪、堆肥为主,混合草木灰和少量磷肥——骨粉。′新+完.本?神~站¢ -已~发¨布-最′新*章^节\
2. 培育壮苗:选无病、大小适中薯块,温床催芽,注意温度和湿度管理,防苗徒长或感病。剪取粗壮藤蔓带5-7节扦插亦可。
3. 适时移栽: 严格把握温度,确保晚霜过后。
采用水平浅栽法,将薯苗大部分平埋入土,仅留顶部2-3片叶在外或斜插法,利于多结薯、结大薯。
4.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和地力确定。
一般肥地宜稀,行距二尺,株距一尺。
薄地、短蔓品种可稍密,行距一尺八寸,株距八寸。
5. 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移栽后及时查苗,死苗及时补栽。
中耕除草:前期中耕除草2-3次,结合浅培土。封垄后停止中耕,可人工拔除大草。
水肥管理:
前期需要分枝结薯期:轻施腐熟稀粪水,促苗早发棵。
中期块根膨大初期:
重施钾肥!以草木灰(亩施数百斤)或腐熟粪肥为主,可开沟条施或穴施。
遇旱及时灌溉,但水量不宜过大,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后期膨大盛期及以后:
一般不追肥,控制氮肥,防止茎叶贪青晚熟。,e*r+c\i*y\a?n¨.`c?o!m′
保持土壤湿润——“见干见湿”,尤其膨大盛期遇旱需及时补水,但收获前15-20天停止浇水,促进淀粉积累和块根耐贮性。
核心:忌涝!宁干勿涝!
提蔓忌翻蔓:
藤蔓生长过旺时,可轻轻将藤蔓提起,打断其不定根吸收养分影响块根,再放回原处。
切忌翻蔓! 翻蔓会损伤茎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产量。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黑斑病。
选用无病种薯、苗床消毒、轮作、软腐病,防涝是关键。
虫害有地老虎、蝼蛄、金龟子幼虫等地下害虫,以及斜纹夜蛾、甘薯天蛾等食叶害虫。
以轮作、清洁田园、人工捕杀、诱杀为主。
必要时可用茶籽饼水、烟梗水等灌根或喷施驱虫。
6. 收获贮藏:
适时收获,避免霜冻。
收获时轻挖轻放,减少伤口。选择大小适中、无破损、无病害的薯块贮藏。
贮藏前需在通风处晾晒数日。贮藏环境要求干燥、温暖、通风良好。
可用地窖、山洞等,铺垫沙土或稻草,注意防冻、防湿、防闷。
萧明棠讲完,现场一片寂静。
只有风吹过玉米叶和紫薯藤的沙沙声,以及钱友良等人粗重的呼吸和笔尖在纸上飞快划过的声音。
“妙!妙不可言!”
老翰林第一个激动地拍大腿,“郡主殿下此法,深入浅出,首指要害!将二物之习性、周期、种植关窍,剖析得明明白白!实乃农桑之圭臬!老朽…老朽受教了!”
说完他对着萧明棠,郑重地行了一个弟子礼。
钱友良更是激动得老泪纵横,捧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竹简:
“有了此法!有了此二神物!我大景百姓…何愁饥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