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家素斋开业日:从晨光到灯火的烟火故事
开业当天的第一缕光落在老槐树上时,邢成义已经在后厨蒸上了第一笼艾草素包。`§第|一2看?书?±网$D ·更?新?o最?@;全.蒸笼冒起的白汽裹着艾草香,漫过窗台时,正好撞见李姐拎着菜篮子进门——篮子里是刚从早市抢的新鲜菌菇,沾着露水,李姐说:“今天开业,得用最新鲜的菜。”
“张师傅呢?”邢成义掀开蒸笼盖,艾草的绿在蒸汽里若隐若现。
“在前厅摆展台呢,”李姐把菌菇倒进竹筐,“那冬瓜鱼雕了一早上,说要让第一个进门的客人吓一跳。”
话音刚落,前厅就传来小林的惊呼。邢成义擦着手跑出去,正看见张师傅把松鼠桂鱼摆在展台中央——冬瓜雕的鱼身泛着莹白,淋上番茄酱后,鱼尾翘得老高,连鱼鳃的纹路都透着股活气。展台旁边摆着酸儿辣女,红的辣椒、绿的葱花、黄的土豆丝堆得像小山,八宝菠萝饭则装在挖空的菠萝里,糯米上嵌着的果脯在晨光里闪着光。
“像不像模像样?”张师傅叉着腰笑。他今天特意换了件新白大褂,袖口绣着朵小莲花,是南门店的陈姨连夜绣的。
“像!比真的还香!”门口突然传来个声音。大家回头一看,是昨天来送青菜的老太太,手里还牵着个小男孩,“我带孙子来赶早,能先尝尝不?”
李姐赶紧拉过两把椅子:“当然能!您是咱们禾家素斋的第一个客人。”
小男孩刚坐稳就盯着菠萝饭直咽口水。小林舀了一勺递过去,小家伙刚咬一口就喊:“爷爷!这比你买的罐头甜!”老太太笑着拍他的背:“慢点吃,让张师傅也尝尝你的手艺。”
张师傅正想说话,突然听见院门口一阵响动。叶总和廖总带着金沙食府三个店的师傅们来了,有人扛着鞭炮,有人拎着花篮,北门店的总厨还捧着个红布包——掀开一看,是块崭新的“禾家素斋”木牌,边角刻着莲花纹。
“这是老木匠连夜做的,”叶总把木牌递给邢成义,“比门口挂的那个更结实,以后就挂在堂屋正中。”
挂木牌时,邢成义发现木牌背面刻着行小字:“禾者,谷也;家者,人也;素者,心也。”是叶总的笔迹,墨色里带着股温厚的劲儿。他突然想起叶总说过,开餐厅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让想吃口热饭的人有个地方去。
鞭炮响起来时,街坊邻居都围了过来。有人举着王经理发的宣传单问:“酸儿辣女真是土豆丝?”有人扒着展台看冬瓜鱼:“这鱼鳞是用啥雕的?”还有个年轻妈妈抱着孩子说:“我刚在朋友圈看见有人发,说这儿的素斋像家里做的。”
王经理赶紧招呼大家进店:“今天试营业,所有菜品打八折,还送酸梅汤!”服务员们手忙脚乱地引座,有个小姑娘紧张得把菜单都拿反了,被李姐笑着拍了下胳膊:“别怕,就像在家招待亲戚。”
后厨瞬间成了战场。“三号桌要一份酸儿辣女!”“五号桌点了松鼠桂鱼!”“有客人要两份八宝菠萝饭,多加果脯!”传菜声此起彼伏,邢成义切土豆丝的手都在抖,却突然想起张师傅说的“越忙越要稳”,刀工反倒比平时更匀了。¢x_i¨a¢o+s!h~u\o,w`a!n!b_e?n¢..c,o-m′
李姐的素高汤炖得正香,砂锅里的香菇根在翻腾。她一边看火一边教新来的学徒:“记着要小火慢炖,就像熬家里的老汤,急不得。”学徒刚把汤舀进碗,就被她拦住:“等会儿,撒点葱花,看着精神。”
最忙的是小林。他负责蒸菠萝饭,糯米要蒸得软而不烂,果脯要摆得均匀,菠萝壳还得洗干净当容器。有客人好奇地跑到后厨门口看,他举着刚蒸好的菠萝饭喊:“您看这糯米,能粘住筷子!”客人笑着说:“这手艺,比我媳妇做的还细。”
忙到正午时,南门店的师傅们突然端着个大盆进来。是刚做好的素馅包子,热气腾腾的,还冒着艾草香。“王经理怕你们顾不上吃饭,让我们送来的,”师傅把包子分给大家,“快趁热吃,南门店那边我盯着呢。”
邢成义咬着包子往窗外看,发现张师傅正蹲在展台边给客人讲冬瓜鱼的做法。有个小女孩拽着他的衣角问:“爷爷,你能教我雕小鱼吗?”张师傅拿起块胡萝卜:“来,爷爷教你刻个小虾米,给你妈妈的酸儿辣女当配菜。”
突然有人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