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新人”当面指出计划疏漏,心中自然有些不悦。
她嘴角勾起一抹职业化的笑容,眼神却带上了几分审视:“哦?这位陈先生看着面生,对我们山水集团内部事务,似乎也想指点一二?不知您觉得,我的计划,具体疏漏在何处?”
她的语气虽然客气,但那份潜藏的质疑和隐约的挑战意味,在场的人都能听出来。
陈昊毫不在意,他迎向高小琴的目光,声音依旧沉稳:“高总的计划,过于依赖强硬手段,忽略了工人群体的复杂性和舆论的潜在力量。”他顿了顿,清晰地说道:“我的建议是,第一,分化工人。他们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有主事的,有跟风的,有真正困难的,要区别对待,拉拢一批,孤立少数顽固分子。第二,收买核心。找出几个在工人中有影响力,但又比较贪财或者有软肋的人,给足好处,让他们从内部瓦解工人的抵抗意志,甚至反过来替我们说话。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舆论先行。”
“舆论先行?”高小琴重复了一句,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
“没错。”陈昊浮现意味深长的笑容,“我们要主动出击,利用媒体,将山水集团塑造成一个负责任的、愿意为历史遗留问题买单的正面形象,同时,巧妙地暗示大风厂工人内部存在少数‘钉子户’漫天要价,阻碍改制,影响大多数职工的利益。把水搅浑,让我们占据道德制高点。这样一来,就算我们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外界的指责也会少很多,甚至会有人同情我们。”
随着陈昊的讲述,高小琴脸上的职业笑容渐渐凝固,取而代之的是掩饰不住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