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是司徒,深受百姓爱戴,要是去那儿定居,虢、鄶两国的国君看您有权有势,肯定会巴结您,给您土地。到时候,他们的百姓不就成您的百姓了嘛。”
郑桓公听了,心里还是有点犹豫,他可能觉得中原地区太乱,就接著问:“我想南下,到长江流域去,您觉得咋样?”太史伯一听,连忙摇头说:“长江流域那是楚国的地盘。楚国之前功劳就不小,周朝一直压著它,没让它兴盛起来。现在周王室衰败了,楚国肯定会强大起来,到时候对郑国可没好处。”
郑桓公又问:“那西边呢,能不能往西发展?”太史伯还是否定:“西边的人民贪婪好利,不好相处,不宜久居啊。”
郑桓公又拋出一个问题:“要是周王室真衰败了,您觉得哪些国家会兴起呢?”他这是想著,得提前知道哪些国家会强大,好避开点,別到时候被人家吞併了。太史伯回答说:“齐、秦、晋、楚这几个国家。齐国的祖先伯夷辅佐过尧;秦国的祖先伯翳辅佐过舜;楚国的祖先对天下有功劳;晋国地势险要。这些国家以后肯定会兴盛。”
郑桓公一听,好傢伙,这四个国家基本把东南西北四方都占了,看来周边都不太行了,只能在中间这块地方找机会。他也不再犹豫,马上就去跟周幽王说要迁到洛水以东。虢国和鄶国的国君果然如太史伯所料,贪图郑桓公的权势,各自献出五座城邑,郑国就在这十座城邑的基础上,在洛东扎下了脚跟,史称“桓公寄孥”。
郑桓公这一招,那可真是有远见。他提前看到了周王室的危机,果断给自己找退路,还挑了个好地方。要是他没这么做,郑国可能就跟著周王室一起衰败了。
他这一决策,为郑国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得不说,郑桓公眼光独到,谋略过人,郑国能有后来的故事,郑桓公的这一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