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青简史记 > 第3章 律书:古人的那些奇思妙想与硬核智慧

第3章 律书:古人的那些奇思妙想与硬核智慧

一、聊聊《史记里超绝神秘的《律书

咱都知道《史记那可是相当厉害,司马迁了老多心血,给咱整出了一部从上古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横跨三千多年的超长篇歷史大剧。_l!o*v!e*y!u?e¨d?u.._n!e.t¨里面有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啥人物故事、啥歷史大事件,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不过,今天咱不聊那些打打杀杀的帝王將相,也不聊那些传奇的英雄豪杰,咱来扒一扒《史记里一本超级神秘,还让人看不太懂的书——《律书。

这《律书可有点意思,它不像別的篇章,讲个故事、记个事件,一读就懂。《律书里说的是“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稟於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好傢伙,一上来就给你整这么高深的话,直接就把六律捧到了万事万物根本的位置上,这六律到底是啥东西,能有这么牛?估计好多人看到这儿,脑袋里都得冒出好多个问號。別急,咱慢慢往下嘮。

二、啥是《史记?律书,能吃吗?

要说这《律书,它可是《史记八书里的第三篇,讲的主要是五音六律这些东西。啥是五音呢?就是宫、商、角、徵、羽,相当於现在音乐里的哆、唻、咪、嗦、啦,这五个音可是古代音乐的基本调调。那六律又是啥?其实六律是十二律的一部分,十二律是用十二根不同长度的竹管,吹出十二个高低不同的標准音,来定音调的。这十二律又分成阴阳两类,奇数的六个叫阳律,就叫“六律”,偶数的六个叫阴律,也叫“六吕”,合起来就是“律吕”,有时候也简称“六律”。在《律书里,这“律”的概念可就大了去了,既包含音乐上的音律,还包含更广义的律度、规律这些东西,这规律虽然看不见摸不著,可它实实在在地存在於天地万物当中,还支配著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老厉害了。

那司马迁为啥要写《律书呢?这就得说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了。汉武帝那时候,汉朝都承袭秦制近百年了,可一直没一套属於自己的政治理论体系。这时候,董仲舒站出来了,他把历法、声律、阴阳五行啥的,都揉进了“天人合一”的大系统里。他觉得,皇帝作为天子,得把尊天放第一位,用历法代表天道,声律代表人道。你看,这一下就把声律的地位提得老高了。司马迁作为董仲舒的弟子,继承了老师的这套天人之学,还在《史记里首次把“律歷”合称,说“律歷,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气,天所以成熟万物也”,在他心里,律歷那可是能沟通天地之气,让万物生长成熟的关键玩意儿,所以专门写了《律书,想把这里面的门道给大家讲清楚。

三、律,不只是音乐那么简单

要弄明白《律书,咱得先搞清楚啥是“律”。这“律”啊,最开始和音乐关係可大了。古代的音乐,那可不像咱们现在听的流行歌曲,隨隨便便就能哼几句。古人对音乐可讲究了,特別是对音律的要求,那叫一个严格。他们觉得,音乐可不只是让人听著开心的玩意儿,还和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有著千丝万缕的联繫。

古代有十二律,分別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中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这十二律,就像是音乐世界里的十二根支柱,撑起了整个古代音乐的大厦。它们又分成阴阳两类,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这六个奇数的是阳律,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这六个偶数的是阴律。这十二律是怎么来的呢?是古人通过“三分损益法”定出来的。

这“三分损益法”听起来挺复杂,其实原理也不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以一根確定长度的琴弦或者竹管为基准,先把它平均分成三份,去掉一份,这就是“三分损一”,得到的长度对应的音,就是原来音的纯五度高音;然后再把这个新长度平均分成三份,加上一份,这就是“三分益一”,得到的长度对应的音,就是刚才那个音的纯四度低音。就这么一来一回,不断地“损”和“益”,就像变魔术一样,把十二律都给变出来了。比如说,先有个基准音黄钟,假设黄钟对应的竹管长度是 9寸,“三分损一”,9寸的三分之二就是 6寸,这 6寸长的竹管发出来的音就是林钟;再从林钟“三分益一”,6寸的三分之四就是 8寸,这 8寸长的竹管发出来的音就是太簇。`p-i?n?g′f/a`n+w`x`w_.!c+o`m*你看,是不是还挺有意思的?

古人可不仅仅把音律当成音乐的事儿,他们还把音律和季节、节气对应起来,觉得这其中有著神秘的联繫。比如说,黄钟对应子月,也就是农历十一月,这个时候是冬至,阳气开始慢慢回升,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