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从德揣摩着宣成帝的心思,问道:“主子可要宣陆安抚使进来?”
“两个祖宗都走了吗?”
马从德回道:“两位殿下都离开了,眼下勤政殿外只有陆安抚使。+求.书?帮? .首^发_”
“汝青这折子写的不错,你教导有方。”
宣成帝将折子合起,搁在案上,马从德忙绕到他身后给他按摩肩膀,恭声笑道:“能得主子的夸赞,是他三辈子修来的福气。”
马从德给季汝青使了个眼色,季汝青跪到下首谢恩。
“起来吧,是立功又不是犯错,不要动不动就跪,”宣成帝对季汝青道,“汝青,你对陆明时此人如何看?”
季汝青神情恭谨又懵懂,“不知陛下问的是哪方面?”
“听说他与昭隆的女官走的很近,你觉得他是不是有意亲近昭隆?”
季汝青想了想,回答道:“长公主殿下玉姿仙容,陆安抚使有敬慕之意也不奇怪。”
“朕说的不是这种亲近,”宣成帝被他逗乐了,“你一个太监,脑子里怎么净是些风流事。′E~Z/小-税_徃* _芜′错\内.容!”
季汝青神态惶恐,耳朵一片通红,“奴……奴失言。”
“罢了,你与他还没熟到那个份上,他就算心里有想法,也不会让你知道,只是随口一问。”
宣成帝估摸着从他这里问不出什么端倪,对季汝青道,“行了,你退下吧,传陆明时进来。”
“喏。”季汝青应下,躬身趋步出了勤政殿,在宣成帝与马从德俱不可见的回廊处,神情瞬间变得冷淡。
第55章 要钱
陆明时走进勤政殿, 远远就望见了坐在上首的宣成帝,他行至殿中跪拜行礼,宣成帝抬手让他起来, 问道:“朕不是给了你旨意,让你月底之前赶到北郡,怎么又跑回临京来了?”
陆明时回答道:“臣愚钝, 未曾深谙圣意,怕回北郡后行有所失。”
宣成帝微微皱眉, “怎么,朕给你的圣旨中,哪个字你不认得?”
陆明时一拜:“陛下在圣旨中说要整顿北郡兵制, 将北十四郡的十五万募兵全部改成屯兵制, 还要将战马数量减少到两万匹,种种政策, 臣认为不可行。.E`Z,暁^税!枉. `哽+薪!罪-哙,”
募兵制与屯兵制不同, 募兵制从民间征募青壮年成为专门的士兵, 平时训练,战时作战。而屯兵制中兵即是民, 民即是兵, 战时作战, 平时则耕种生产, 自给自足。
陆明时解释道:“戎羌骑兵蛮横,非精锐军队不可当其锋芒,将募兵改为屯兵后铁朔军会战力下降,若戎羌人今年冬天南下抢掠, 恐难以保十四郡无恙。”
宣成帝道:“这件事你不必担心, 今年冬天戎羌人不会再侵扰我大周, 忠义王想用二十年的太平换回他儿子,北郡可以太平一段时间了,说起来,陆爱卿,这也是你的功劳。”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陆明时神情微变。
“国书是上个月送来的,朕还在考虑,总之,”宣成帝微微提高了声音,“北郡这几年不会有战事,陆爱卿不必绷太紧,照朕的意思去办就是。”
陆明时仍想争取,“陛下,戎羌非守信之邦,仁帝二十年时,他们曾撕毁和约,如今也不可不防。”
“仁帝是仁帝,朕是朕,仁帝时发生的事,朕绝不允许再次发生!”
宣成帝声音微冷,俯视着跪在殿中的陆明时,“当年北郡有失,不止是因为戎羌毁约,更是因为镇守北郡的昭毅将军陆谏里通外敌,你与他同姓,难道也要学他通敌叛国吗?”
闻言,陆明时落在身侧的手拢紧成拳,牙关几乎咬出了血腥味,许久之后,才颤声回道:“臣不敢。”
宣成帝只当他是害怕,敲打过后,又与他讲道理,“朕削减北郡兵防,也不全是因为戎羌想议和的国书。这几年各地陆续遭灾,国库不丰,户部拿不出这么多钱来继续养兵。大周四境,非止北郡,朕不能顾此失彼。”
说是在考虑,但听宣成帝的话音,已经铁了心要与戎羌讲和,不容任何人忤逆,连“学陆谏通敌叛国”这种话都能随意拿来威慑臣下。
陆明时明智地闭上了嘴,只好恭声应道:“臣明白。”
见他妥协,宣成帝满意地点点头,褒奖了他几句以示安抚。
“你年纪虽轻,却是朕在北郡的肱骨,朕不会薄待了你。待日后北郡太平,朕考虑将你调回京,调到御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