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隆万盛世 > 第1456章 破门宰相

第1456章 破门宰相

“此次按照实际人口就比如两京十三省人口九千万计算丁税,统统编入一条鞭法,可以后人口增加减少又该如何?

就算田地不增不减,人口总是要变动的,按说人口增加,摊入田亩的丁税也该增加才是。

可若是地方上下次编造黄册,人口又减下来该如何?”

魏广德苦笑道。

他其实已经能够预料,一旦他和张居正不在了,大明的人口怕是很快又会减少到只有几千万人。

在皇权不下乡的年代,地方上可以操作的空间太大了。

乡野百姓愚昧无知,朝廷就算给他们上等优惠的政策,他们怕也不懂,多半会被地方官吏、士绅操控。

“你待如何?”

张居正一蹙眉,又问道。

“以此次重造黄册为准,定下各省田地税赋为永制,以后人口增减不变,奏请陛下下永不加赋诏书。”

魏广德想的就是定死农业税这块,不管田地是否撂荒,反正都按照这次清丈的数字计算田亩收税。

地主的地,就算撂荒不种了,只要地还在你名下,就得给我把税交了。

每亩地的赋税都一样,不论任何条件变化,都按照一个数量收税,算是定下土地赋税的上限。

下来,如果地方上开垦皇帝增加了,按照各府县税额,那也只能往下调减。

分母不变,分子只准涨不准减。

“这也符合太祖当初定下永不加征赋税之意,我们不过是在2950万石赋税基础上,在税赋里增加了地方杂税和丁税。”

魏广德继续说道。

洪武年间,大明朝每年赋税收入大致在2800万石到3200万石之间,于是朱元璋按照这个数字确定大明朝每年岁入2950万石定位永基,行永不加征旨意。

实际上,此赋税的征收一直持续到三大饷开征才被打破,此前二百馀年大明朝廷岁入粮赋大致都是这个数。

此次地方杂税摊入,更有丁税摊入田亩,粮赋必然大涨。

魏广德提这个事儿,自然也是堵一些人的口,免得他们说朝廷与民争利。

实际上,这利那是百姓的,都是出自士绅豪强之手,毕竟他们才是大地主,而粮赋皆出自土地上,就是他们承担下所有。

“最起码,定下永不加赋旨意,以后编制黄册和赋税无关,也就没什么人动歪心思,想来朝廷也能收到最真实的数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真实人口,虽然平常因为剥离了丁税,已经毫无意义,但若遇战时,则可根据黄册勾选民户入军,也是国家大事。”

魏广德继续说道。

现在大明已经没有再进行大规模人口迁徙,明初那会儿可是按照黄册迁徙不少民户的。

魏广德不提,那是暂时看不到什么地方可以供百姓迁徙,可几十年后的小冰河期,怕是就不得不考虑将西北民户迁徙到吕宋、缅甸等地去了。

现在不做,那是因为做了也毫无价值,只是劳民伤财。

而且那些地方新附,局势也不稳定。

“这次阁议,所说都是未来数年朝廷的主要政事,诸位下来再想想,若有什么好的提议或者发现有不妥之处,尽可抽时间在阁议时提出来。”

张居正开始总结发言,魏广德的建议不错,张居正都能接受。

他也在思考如何防范后来人把制度又改回去,虽然说永制,可人家也能变着法变动。

魏广德建议定死每亩田地的税赋,倒是个不错的法子。

永不加赋的诏书,小皇帝也一定乐意发布。

只不过今天谈定的事儿比较多,张居正也想回去再好好想想,确定没有疏漏再执行。

散衙后,魏广德被张居正留下来,在值房里又聊了几句,重点自然是定死税赋,张居正对此有点顾虑。

想法好,但执行怕有些难度。

“其实此法严格说来不该如此的。”

听到张居正的顾虑,魏广德也坦言道,“所谓上等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