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于是,魏广德点点头表示认可。
“正好礼部还在协商细节,让银作局尽快把实物做出来,把为臣民提供帮助和保护的条款加之去。”
要保护别国公民,这在以前是不会出现的。
实际上就算到现在,人员流动性很低,谁没事儿会到处跑,更遑论出国了。
就算是国内跨地区流动都需要路引,也就只有考取功名身份的人,可以凭借文凭到处浪。
商人出门做生意,都只能老老实实去县衙开具路引,否则是寸步难行。
“藩国使团都来了,把护照实物给他们一份,朝廷保护他们国内带着类似护照的公民的周全,而他们也务必保证我大明百姓的周全。”
魏广德继续说道。
魏广德和张居正小声说着话,下面的刘守有和俞大猷互相对视一眼,马上俞大猷就开口说道:‘两位阁老,那我们手下’
他一开口,魏广德就摆摆手道:‘水师官兵和锦衣卫都有身份木牌,这就是官凭,没必要再弄护照,那是给小民用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别忘了,你手下厉害,拿着官凭就从苏禄国借到兵马,打下了半个吕宋。’
“嗬嗬,善贷所言极是。!鸿+特′小*说?网^ ?更¢新?最+快/”
张居正也是笑道。
听到两位阁老这么打趣,俞大猷和刘守有也就不说话了。
确实,他们手下都是有官身的,哪怕只是小兵,那也是朝廷的人,在外都比藩国高一级。
不多时,银作局的一个太监带着两个匠人求见。
等人进来行礼后,魏广德把要做的东西详细说了下。
“你们明白没有,最快什么时候能做出来。”
魏广德关切的询问道。
“魏阁老,听你们说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两块木板,中间粘上一块绢布就行。”
一个匠人略微迟疑着说道。
“差不多,不过最好两块木板连接,而不是绢布连接两块木板。”
魏广德一瞎下子想到宫里用的密折了,那个样式肯定不行。
现代的书籍有各种各样的装帧方式,如圆形书脊精装、方形书脊精装、空心精装等,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书籍装帧样式多样化一样,古代的书籍文书也有很多的装帧样式。
古代常用的装帧样式有竹简为例卷轴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以及奏折使用的经折装。
经折装也叫梵夹装、折子装,所以有时影视剧中皇帝的台词也会把奏折说为折子。
和影视剧中常见的奏折样式一样,奏折是将文书长卷按一定的宽度左右折叠起来,加之书衣。
这种装帧方式也不仅是奏折使用,古代很多佛经道藏也用这种装订方式。
现在内阁所接多是经折装奏疏,那是通政使司抄录后的统一格式,而外臣送到通政使司的奏疏,多为卷轴装或者经折装。
之所以许多人都习惯卷轴装,那也是因为简单。
写好奏疏,一头粘在一根竹筒上裹起来,就能有效保护好书写的文书。
当然,也可以用更好的专用卷轴装裱了再上奏,这多是节气上的贺表所用样式。
“简单,很容易就能做好,我们回去一个嗯,半个时辰就能送来。”
显然,这东西在两个匠人眼里真没什么好说的,“只是木板上要雕刻的文本,还请阁老明示。”
听到匠人这么说,张居正起身走到书案前,铺上宣纸就快速写下之前魏广德所说。
一边写上“明”字,下方书写“大明内阁请各国官府为持此牌者提供必要帮助和保护”。
而另一面,张居正随手就按照“浮票”的样子做了出来,其实就是自己当年科举时记载。
写好后,张居正把纸张递给魏广德看。
其实有些匆忙,先前还没有详细说好样式。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以后可以逐渐修改,先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