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林家小女,点化山河 > 第131章 朝堂起波澜,舌剑护坤仪

第131章 朝堂起波澜,舌剑护坤仪

紫宸殿,烛影摇红

皇帝放下锦衣卫密报,指尖在“妇女能顶半边天”、“一人力短,众人力长;男女各有所长,协力方能兴旺”几行字上反复摩挲。`h/u~l¨i*a!n^b!o′o-k?.^c+o_m-

密报里详细记录了林晚如何组织妇女赶海、撬蚝,如何以一场比试折服渔民李石头,以及“夫妻搭档承包制”带来的高效与和谐。

临海县那热火朝天又秩序井然的景象仿佛透过纸页跃然而出。

“大胤之福...确是大胤之福...”皇帝低声自语,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激赏。

林晚点石成金的手段、洞察民瘼的敏锐、以及那份破除陈规的魄力,一次次刷新他的认知。

临海的盐碱地、破渔船、臭石蚝在她手中,正迅速转化为鱼塘良田、远洋大船和价比黄金的“黑金”。

这份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是帝国急需的活水。

然而,那“半边天”的言论,却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激起层层疑虑的涟漪。

“女子之力,非囿于灶台方显价值...男女各展所长,同心协力...”

道理是浅显的,临海县的实际成效也摆在眼前。

王春娘们的确顶起了半边天,挣来了工分,撑起了家,甚至比许多男子做得更好。·k+u!a.i·k·a.n!x!s¢w?.¨c,o·m¢

这份活力与效率,是“联保社”模式在临海成功的关键拼图。

但,这仅仅是临海吗?

皇帝的目光变得深邃。

临海是特例,是穷困逼出来的变通。

若将此论推而广之,宣扬于庙堂之上,播撒于九州之内呢?

“男尊女卑”、“夫为妻纲”是维系宗法社会千年的基石。

若女子皆如王春娘般“不安于室”,争相“抛头露面”去“顶天”,父权、夫权的权威何在?

家庭伦常的秩序岂非动摇?

朝堂上那些皓首穷经的老臣,第一个就要跳出来叩阙死谏,斥之为“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的祸端!

女子大规模参与生产、获得经济地位,必然会要求更多的话语权。

长此以往,她们是否不再满足于“内闱”,进而挑战“男主外”的固有格局?

地方治理、家族事务,甚至...朝堂?

这绝非杞人忧天。

林晚本人,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远超寻常男子的存在吗?

她己封郡主,手握金牌,影响力首达天听!

若天下女子皆以她为榜样...皇帝下意识地捻紧了手中的密报。+k\k^x′s?w~.-o/r?g\

不可否认,林晚的实践证明了释放女子生产力的巨大能量。

尤其在劳力短缺的穷困之地,这是活命兴业的良方。

若能善加引导,只限于“劳力”层面,让她们在织坊、田垄、滩涂上发挥所长,增收富民,而不涉足“权力”领域,似乎利大于弊?

可这界限,如何把控?

人心如水,一旦开了闸,流向岂能尽如人意?

皇帝对林晚的信任与倚重是真实的。

他深知她心系黎庶,毫无私心,所做一切皆为强国富民。

她的“半边天”论,源自最朴素的效率需求和最首接的民生观察,而非对权力的觊觎。

但她的思想太过超前,锋芒太盛,如同双刃剑。

推广她的富民之法,是否必然伴随着这种“离经叛道”思想的扩散?

“召林明远、林明达明日早朝觐见。”皇帝最终下了决心,声音低沉却不容置疑。

他需要听听这两位饱读诗书、又深受林晚影响的兄长,如何在庙堂之上阐释、辩护,或者说...“驯化”他们妹妹这惊世骇俗的言论。

他更要看看满朝朱紫的反应,是顽固守旧,还是有人能窥见其中蕴含的、推动帝国车轮前行的现实力量。

“待临海县令周文焕的奏报抵京,详述‘联保社’、蚝业、台田、大船等诸项成效后,再议对嘉禾郡主之封赏。”皇帝补充道。

功劳是实实在在的,必须重赏,以彰其功,励天下能臣。

但思想之争,则需慎之又慎。

他望向殿外沉沉的夜色。

明日早朝,注定不会平静。

金銮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寅时刚过,百官依序鱼贯而入,按品级肃立。

空气中弥漫着沉水香的清冽,与一种无形的、紧绷的威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