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舟胸有成竹的写着八股文。/E`Z!小*说/网? ¨已?发!布,最′新+章^节\
同一个课堂里,其他学子也在埋头作答。
每个人都坐姿端正。
但写文的速度,都不如张子舟。
很快就把第三篇写完了。
他没有交卷,而是装模作样的审题。
他心里有分寸,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
上过学的都知道,没到饭点就交卷,不可能离开学堂。
提起做事,不知道同学互助会的菜鸡们,这回考的怎么样。
张子舟估计,他们的处境应该不好,多半要留堂。
毕竟,这么点时间,能把八股文学的很好,那才是天才。
看傅夫子的态度,应该不会太为难他们。
其实吧,张子舟何等聪明,怎么会猜不到二位老师的用心。
教菜鸡们八股文,顺水推舟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扩大科举的人脉。
张子舟猜的没错。
傅岱在看了丁班学子们写的八股文后,暴怒:“写的是什么,你自己看看写的这是什么!”
众学子都吓得抬不起头。
“你们写的东西太差,所有人不许出堂,重新写,写到让我稍微感到满意为止。”
众学子:“……”
周宪大着胆子,说出大家的心声:“夫子,晚饭……”
“吃吃吃,就知道吃,你们是饭桶吗?”不等周宪把话说完,傅岱罕见的打断了他。/l!k′y^u/e·d`u¨.^c~o?m+
周宪一个激灵,不敢再吭一声。
到了饭点。
一个个饿的眼冒金星。
他们对于留堂没有一点意见,以前都会主动留下来学一会才回家。
这回不同。
饭没吃一口,却要费力劳神,都有点吃不消。
论挨饿,举业班就厉害了。
其余学子还在破题,破了题的也写草稿,字句斟酌。
尽管时常响起肚子饥饿的声音,愣是没一个交卷,表面上十分认真。
唯有张子舟,到了饭点,果断交卷。
在一众夫子和学子诧异的目光中,离开课堂。
经过经学丁班,看到周宪他们还在闷头写八股文,心想,嘿嘿,你们的午饭都归我了。
家庭富裕又距离近的学子,家里都送菜送饭。
张子舟经常蹭吃蹭喝,一来二往,就和他们混熟了。
看到张子舟出来提食盒,那些仆人都把食盒给他。
于是,张子舟在食堂独自享用美食。
就在张子舟吃的贼香的时候,山长傅崇拿着张子舟的八股文,已经走到了自己书房。·x_x*n′y!d+..c^o\m¢
他需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看一看张子舟的本事。
谁让张子舟连续几次不中的“恶名”,太惹眼。
一展开,傅崇第一眼就看到卷面,干净整洁,不由得点头。
“字不错,三篇都写的好,速度还快。”
张子舟早早写完,却佯装审题的一幕,早被傅崇看在眼里。
三篇八股文,常人越写越差,到最后甚至丑的不行。
再看张子舟的字,写的都这么好,说明功力已经到了一定的火候。
在心里夸赞完,傅崇开始看第一篇的内容:
治民之道,政刑与德礼异途,其效霄壤,盖政刑治标,德礼固本,此圣人所以垂训,为万世治平之圭臬也。
还行吧,傅崇看下一段,夫政者,令之发也;刑者,威之施也……不禁瞠目结舌。
看到第三段话的结尾,傅崇不敢相信自己眼睛:盖政刑之失,在于以力服人,而非以德服人也。
最后:愿后世君子,深思圣人之意,以德行天下,以礼治万民,则家国永安,太平可致矣。
这道题看似不难。
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刑治和德治的辩证关系,以及德治的重要性。
张子舟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却把这一内涵进行了完美解读,再按照八股文的形式,写的工整又扣题。
这让傅崇惊艳,差点激动到落泪。
再加上,一手标准的馆阁体!
想起课堂里淡定自信、胸有成竹的张子舟,傅崇激动的颤抖。
上苍待我不薄,原以为有个张子扬已经不错,没想到他的族弟更是人中龙凤啊。
看完第一篇,傅崇迫不及待的看第二篇四书文。
还没看完,傅岱就来了。
他本想施礼问候,却看到山长沉迷于文章,便斗胆走过去。
傅崇毫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