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右半球优势,理论上不应该..."
实验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陈志刚的剪影逆光站在门口。雨水从他的警用雨衣上滴落,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水洼。林涛闻到了熟悉的尼古丁味道——局长又在违规吸烟了。
"舆论要炸锅了。"陈志刚的声音像砂纸摩擦,"媒体在问为什么还不起诉'教授杀手'。"他走进来,雨衣上的反光条在紫外线灯下泛着诡异的绿色。
秦越下意识挡住显示屏:"我们在复核关键物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周了。"陈志刚的指尖敲打着实验台,不锈钢台面发出令人不适的震颤,"市长办公室打了三个电话,受害者家属委员会明天要游行。"他的目光扫过那枚蓝宝石袖扣,"证据确凿的案子,你们在拖什么?"
林涛感到太阳穴的血管在跳动:"证据太完美了,完美得不正常。"
"老天爷啊。"陈志刚摘下警帽,露出花白的鬓角,"你什么时候开始用文艺腔调办案了?"他抓起一份报告,"鞋印、dna、动机、作案时间——哪一样没坐实?"
"鞋印可能是伪造的。"秦越突然插话,"压力分布不符合自然步态。"
陈志刚的表情凝固了。他慢慢转向秦越,像在看一个突然发疯的优等生:"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质疑市局鉴证科的权威分析?"
林涛上前一步:"我们只是提出合理怀疑。袖扣上的纤维与案发现场不匹配,监控显示陆铭的用手习惯前后矛盾——"
"够了!"陈志刚的拳头砸在实验台上,震得显微镜镜头微微颤动,"明天早上十点,检察官办公室要收到完整的起诉材料。这是命令,不是讨论。"
雨水顺着陈志刚的雨衣下摆滴落,在地板上画出扭曲的轨迹。林涛突然注意到局长的右手小指在不受控制地抽搐——那是二十年前卧底行动留下的神经损伤,每当压力过大时就会发作。
"给我24小时。"林涛压低声音,"如果明天这时候还找不到破绽,我亲自把案卷送到检察院。"
陈志刚的瞳孔收缩了一下。他摸出烟盒,又意识到这里是禁烟区而烦躁地塞回去:"你知道陆文渊的学术仇敌正在组织联名信吗?那些象牙塔里的老狐狸,巴不得看我们出丑。"他凑近林涛,烟草和薄荷糖的气息喷在对方脸上,"别被ptsd影响了判断,林涛。"
实验室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可能是暴雨影响了电路。在明灭的光线中,林涛看到陈志刚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某种他读不懂的情绪。耳鸣开始了,熟悉的蜂鸣声由远及近,夹杂着孩童模糊的哭喊——该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很清醒。"林涛强迫自己稳住声线,"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陈志刚深深看了他一眼,转身时雨衣发出塑料摩擦的声响。门关上的瞬间,实验室的顶灯恢复了稳定,但那种压抑感如同粘稠的液体般滞留在空气中。
秦越打破沉默:"他说的ptsd..."
"战场后遗症。"林涛简短地回答,把袖扣装回证物袋,"继续分析监控录像,我要所有陆铭出现的画面逐帧比对。"
他们沉默地工作到凌晨三点。当秦越第三次打哈欠时,林涛发现自己的咖啡杯已经空了,杯底残留的咖啡渍形成一个奇怪的漩涡状图案。窗外,城市的霓虹灯在雨幕中晕染成模糊的色块,像被水洗掉的油画。
"找到了。"秦越突然调出两组画面并列显示,"左边是公寓监控,右边是书店街拍。"他放大两个视频中"陆铭"的手部特写,"看拇指与食指的夹角——公寓监控里是标准的78度握持动作,但书店画面显示他习惯用85度的钳式握法。"
林涛凑近屏幕。差异极其细微,但在法医人类学的标准里,这已经足够判定行为习惯的不一致。更诡异的是,书店监控中的"陆铭"在整理书架时,会无意识地用左手小指推眼镜——而审讯室里的真陆铭,这个动作永远由右手完成。
"人格分裂能解释这种差异吗?"秦越问道,声音因疲惫而嘶哑。
林涛摇头:"肌肉记忆比人格更顽固。"他想起圣心疗养院病历上"人格融合"的记录,突然打了个寒颤,"除非..."
传真机突然自动启动的声音吓得秦越差点打翻咖啡。吐出的纸张上只有一行打印字:"证据越完美,陷阱越深——镜中人"
林涛的血液瞬间冻结。他抓起外套冲向门口,却在玻璃门前急刹——倒影中,他分明看到自己身后站着个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