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送老臣一家人的性命啊!”
围观百姓也跟着附和道:“这逆子确实可恨!”
弘武帝明白邓安所言属实,心中暗叹,这老狐狸行事果然老辣。
于是沉声道:“即便你未曾参与,但谋逆乃是重罪,你邓家亦难辞其咎。"
邓达说道:“老臣明白,只求陛下念及我往日对国家有所贡献,能让邓家留下一线香火。"说完,再次叩头不止。
弘武帝吩咐道:“来人,将邓达打入大牢,待事情查明后再作定论。"立刻有侍卫上前,将邓达五花大绑带走。
皇城。
大明宫,养心殿。
弘武帝端坐御座,俯视群臣道:“朕在秋猎时险遭不测,幸得众将士拼死护驾,方保无虞。
御林军统领柳芳虽有失职,但念其情有可原,仍封舞阳侯。
其余将士皆按功行赏。"牛继宗因迟到未获晋升。
群臣齐声道:“陛下英明!”
弘武帝摆手道:“此次首功当属阳平郡王贾环,凭一人之力平息叛乱,厥功至伟。
众卿不妨商议,如何嘉奖?”
众人目光投向贾环,心知他己贵为郡王,若再晋爵便是亲王,地位更将无人能及。
张廷玉出列奏道:“陛下,阳平郡王虽功高盖世,然我朝并无外姓亲王之例,陛下可在其子嗣中予以厚待。"
牛继宗随即反驳:“张大人此言差矣,若对功臣无赏,则谁愿为朝廷效力?开国功臣亦对此表示异议。"
李泰默然不语,元兴勋臣势微,加之邓达事件,令他不得不谨慎行事。
李霄之事让弘武帝有意保留丰台大营的掌控权,未来尚需观察。
林如海不便发言,仅对贾环使了个眼色。
贾环领会,出列道:“陛下过誉,臣不过是尽本分而己,如今己是位极人臣,不敢再存非分之想。"
弘武帝微笑道:“贾环不必过谦,若非你在此,今日坐龙椅的或许就是宁王那逆贼了。
我朝虽无异性亲王,但凡事皆有例外。
戴权,宣旨:贾环加封阳平亲王!”
贾环再三辞谢,最终只得接受。
弘武帝正色道:“接下来议议邓达的事,该如何处置?”
陈廷敬出列奏道:“陛下,邓安罪无可赦,本当株连九族,然念其为国建有大功,可酌情从轻发落,前提是确未参与叛乱。"
弘武帝问戴权:“邓达所言是否属实?”
戴权答道:“据校事处消息,近段时间邓达确实未曾与外界联络。"
弘武帝点头道:“既如此,就念在其功劳上,革去卫国公府爵位,令其回乡安度余生吧。"
满朝官员齐声道:“陛下英明。"
退朝后,贾环在众人祝贺声中离开,到皇城门口与亲兵汇合,随后策马疾奔宁荣街。
宁国府门前,贾环下马,守门的亲兵和领班的林之孝跪地行礼:“给王爷请安!”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进入宁国府,经过中路院首至二门。
平儿、晴雯、小吉祥等人行礼道:“恭喜王爷晋升亲王!”
贾环大笑道:“别这么拘礼,一家人不必客气。"
平儿笑道:“这是喜事,我们得给您道贺。"
晴雯催促道:“三爷,王妃们都在等您呢。"
后宅正屋前,黛玉带宝钗、宝琴、湘云及几个孩子迎接贾环,大家行礼贺喜。
小丫头也跪地喊道:“爹爹,千岁千千岁!”
后面的孩子跟着喊道:“爹爹,千睡千千睡!”
贾环笑着摸摸孩子们的头说:“林姐姐也来这套!”
黛玉啐道:“你倒好,我们是贺喜来的,怎么反怪起我来了?”
宝钗等人忍俊不禁。
贾环笑说:“这才是我熟悉的林姐姐!”
宝钗劝道:“爷一路劳累,先去洗漱休息吧。"又嘱咐小丫头:“珺姐儿,你爹刚从战场回来,要让他好好休养,别添乱。"
小丫头郑重点头:“妈妈放心,我会看好弟妹的。"
荣国府里,贾政急匆匆赶至荣庆堂,告诉正在说话的贾母:“母亲,有大喜事!”
贾母好奇问:“什么事让你这么激动?”
贾政兴奋地说:“环儿被封为亲王,如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贾母听罢立刻站起身来,问道:“政儿,此话当真?”
贾政答道:“千真万确。"
贾母大笑道:“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赏!全府上下每人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