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唐代秘史 > 第47章 书院风波 第五节:民心定乾坤

第47章 书院风波 第五节:民心定乾坤

梅雨时节的应天城笼罩在一片氤氲水雾中,青石板路被雨水冲刷得发亮,却难掩街头巷尾弥漫的不安气息。/s′i,l,u/x-s¨w..-o\r_g\应天书院门前,数十名百姓举着油纸伞聚集,他们的衣摆沾满泥浆,脸上满是焦急与愤懑,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与雨点击打伞面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这税赋说涨就涨,让我们这些小生意人怎么活?听说新任知府要建什么功德碑,钱全从咱们老百姓身上搜刮!"人群中央,一位留着灰白胡须的老掌柜攥着皱巴巴的税单,声音发颤:"我家米铺这个月的税比去年翻了三倍,再这么下去,非得关门不可!"

消息很快传到书院内。正在算学讲堂授课的陆明远听闻后,眉头紧锁。他匆匆结束课程,与同样忧心忡忡的赵文渊汇合,两人直奔藏书阁,想要查阅近年赋税档案。却见王山长早已在阁中焦急踱步,案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民情奏折。

"诸位,"王山长神色凝重,"如今应天赋税乱象已非一日。新任知府孙怀德表面以修城防、立功德碑为由增税,实则中饱私囊。更棘手的是,他与朝中权贵勾结,普通弹劾恐难奏效。"

夫子们围坐一圈,纷纷出言献策。有人主张上书朝廷,有人提议联合其他州县施压,但都被王山长摇头否决。\天-禧.晓-税\王¨ `埂`芯!罪·全\"孙怀德早有防备,我们手中既无实据,又缺乏对策,贸然行动反而会打草惊蛇。"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时,陆明远忽然想起什么,快步走到书架前,抽出一卷《食货志》。"山长,学生虽不通为官之道,但或许能从算学角度寻找突破口。若能理清税赋账目,找出其中漏洞......"

赵文渊眼睛一亮:"好主意!孙怀德既然贪墨,账目必定有破绽。只是时间紧迫,我们上哪儿去找完整的税册?"

话音未落,藏书阁外传来一阵喧哗。只见方才在书院门前聚集的百姓们,竟在老掌柜的带领下涌了进来。老掌柜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诸位先生,我们实在走投无路了!这是各家店铺的账本,还有乡亲们联名写的状纸,求书院为我们做主啊!"

王山长连忙扶起老掌柜,眼眶微微泛红:"父老乡亲放心,书院定不会坐视不理。陆明远、赵文渊,你们即刻带领学子,整理这些账目,务必找出孙怀德的罪证!"

接下来的三日三夜,应天书院化作一座不眠的工坊。算学讲堂内,数十名学子围坐在长案前,手持算筹与算盘,仔细核对每一笔赋税记录;藏书阁中,赵文渊带领另一组人查阅历年税赋旧案,寻找税率变动的蛛丝马迹;陆明远则将收集来的数据绘制成图表,试图从海量数字中发现规律。·求^书?帮* ~埂*辛′罪¢哙′

"快看!"第四日破晓时分,陆明远突然指着墙上的一张图表惊呼,"去年应天城商户总数为三千二百一十七家,按正常税率计算,赋税总额应为白银四万三千两。但孙怀德上报朝廷的数字却是五万八千两,凭空多出的一万五千两去了哪里?"

赵文渊翻看手中的卷宗,神色凝重:"更蹊跷的是,这些多出的赋税,都记在了'城防修缮'和'功德碑建造'名下。可我查了工部记录,这两项工程实际花费不过六千两。"

证据确凿,但如何让这些数字成为扳倒孙怀德的利剑?正当众人苦思对策时,老掌柜突然开口:"先生们,我们这些老百姓虽然不懂官场上的弯弯绕绕,但知道一个理——得民心者得天下。要是让更多人知道孙怀德的恶行......"

陆明远眼睛一亮,转身在沙盘上绘制起应天城的地图:"有了!我们可以效仿市井的说书人,将孙怀德的贪腐之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再结合这些数据,在各大集市、茶馆宣讲。百姓们心中有了明账,舆论自然会给朝廷施压!"

说干就干。书院学子们分成数十个小组,带着写满数据的展板和精心编写的讲稿,走向应天城的大街小巷。陆明远亲自带队,在最热闹的朱雀大街设下讲台。他手持算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百姓解释:"乡亲们看这算筹,十根代表一万两白银。孙怀德多收的税,足够给每家店铺发三斗米,或是给孩子们买一百套课本......"

人群中爆发出愤怒的议论声。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高声喊道:"我说怎么米价涨得这么凶,原来钱都进了贪官的口袋!"

与此同时,赵文渊带着另一组人来到知府衙门附近,将制作好的"赋税对比榜"张贴在告示墙上。榜单上,清晰罗列着孙怀德虚报的税目与金额,旁边还画着一幅幅生动的漫画:大腹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