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只能使出种种招数把人支走。
等宫里的人都走干净了,月氏的副使才抬了几抬的东西进来,说是王子得知公主大喜,特送来补药和吃食望公主好好养胎。
杜宇得了李玖授意,对那不阴不阳地客气,请人坐下也不遣侍女去端茶水。副使受了软钉子,又挑不出杜宇的错来,最后生着闷气离开,身后跟来的人更是什么没捞到。
杜宇看了看礼单,写得歪七扭八的字迹辨认出来寒碜地紧,全是皇城普通药铺子里补身子的东西。¨x*s\c_m?s_w·.?c^o·m+晓得这礼单送去潋波院也是徒惹李玖的不喜,干脆把礼单给了明艳东西直接抬进库房。
明艳选了李玖心情还好的时候递上礼单,李玖扫一眼就被气笑了。无论怎么算李玉衡都是苏木唯一的阏氏,玉衡有孕都是他的第一个孩子,那人竟只送了这些来,她放在库房都觉得东西寒碜。
明艳低声问郡主怎么处理,李玖摆了摆手,气不打一处来,说了一句这么好的东西可不敢给三公主用,听说后头月华院的小姐病了,就送去给她补身子吧!
敬王府最破落的月华院,住着一对母女,敬王以前最受宠的妾室和李玖唯一的庶妹。
敬王妃在的时候,敬王表面和敬王妃恩爱不疑,私下里对一位乐坊出来的月姨娘颇为钟爱,还使月姨娘顺利地生下一位庶女。在皇族里,身份低下的庶子女可不是枝繁叶茂的象征,而是贵胄与贱女苟合的证据。
这位月姨娘以前也是深居简出,颇为老实,李玖幼时对她和那个庶妹也没什么成见。
只是敬王妃逝后,敬王戍边,府里没有了掌事的主子,月姨娘就开始不安分,先是勾结了王府里的前管家造假账,又吵嚷着分家把大份的家产划拉进自己名下。
李玖当时年幼,又在丧母之痛中,压根不晓得如何处理这些事情。还好圣上出现把她和李璟接入宫里,又敲打了动歪心思的姨娘,又示意皇后帮忙把敬王府的乱摊子收拾好才算了结。
月姨娘被皇后重罚,关在月华院不得出来,连带着她本有机会出头的庶女也彻底埋没。
那庶女比李璟大了半月,棠朝民俗女儿本该五岁取名,庶女五岁的时候王府没有主子,母亲又在禁闭,宫里的人也是压根想不起来,到现在连个正经名字也没有。
李玖及笄回府主持中馈,也从未亏待过她们母女。只是那月姨娘如惊弓之鸟一般,整日战战兢兢地护着她那女儿,一边求着李玖一边生怕李玖暗害了她女儿。
那庶女常年不出门,身子骨也弱,动不动就染病,每日喝药。现下入了四月还得裹着袄子。十二岁的姑娘本该相看人家,因了身子和出身的原因搁了下来。
明艳听到月华院就噤了声,安静地退了出去,转身领着潋波院的二等侍女把库房里的东西取出来,又陪了两支银簪,就让她们送去了月华院。
这些糟心事李玖压根没告诉李玉衡,只说月氏苏木使副使送来了补品药材,她让人收起来了,炖了给她每日吃。李玉衡毫不怀疑,还感叹了一句月氏的烤肉好吃。
结果李玖当晚就让厨房备了烤羊肉,撒了孜然胡椒粉,味道十足地好。李玉衡本来食欲不错,咬了一口就发现接受不了那浓重的味道,奔去屋角就对着痰盂吐了出来。
又过了几日,百花开到最灿烂的时候,便临近清明。
清明别称踏青节,未出阁的姑娘都要在花园里荡秋千祛病,求得一年顺遂。若是许了人家的姑娘,未婚夫要在姑娘家里搭一座秋千架子,推着未过门的齐君荡秋千。
慕辞忙过一阵,趁着休沐日,遣管家备了礼,准备好工具,便浩浩荡荡地去了敬王府。
慕辞不是第一次来,搁下礼单,驾轻就熟地随杜宇去了花园,便在花园里的香樟树下搭起秋千。
说是自己搭,实际上带来的工具都是做了半成的东西,只消立起来绑结实就成了。慕辞忙活了小半个时辰,便把一架华丽的秋千搭了起来。
杜宇依民俗端来一碗酒水,又命人把周围收拾出来,摆上李玖最爱的花,还记得撒上驱飞虫的药粉。
春日晌间的阳光和暖怡人,慕辞今日只穿了一件缂丝白袍外罩绫纱云纹蝉衣,忙活了许久也不见出汗,只脸色微红了些。
杜宇去了潋波院请李玖过来,推让着慕辞坐在曲水亭歇息。慕辞笑着推脱,在树荫下的秋千旁摇着折扇,执意在这等候。
李玖在潋波院陪着李玉衡,看安胎婆子教她们缝制孩子穿的小衣服,却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
阁楼的窗子打开,屋里有清淡的冷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