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黑洞——弘光纪事 > 第133章完结

第133章完结

t;鹿樵纪闻》(合订本),台湾大通书局,1995,第14页。

遗民·苦闷

明遗民现象所包含的主题,不是表面看上去的对明王朝之忠,甚至也不仅仅是反清那样狭隘。这是对中国自身历史与文化大变革、大觉醒在即,却突然陷于绝境而生出的大悲凉、大不甘。假如把“攘夷狄救中国”,换写成“攘蒙昧救文明”,我们对吕留良夷夏之防理论的内涵,便不存误解。

祁彪佳遗墨

祁彪佳出身仕宦,其父祁承爜乃藏书大家,祁氏“澹生堂”藏书冠诸一方。祁彪佳为刘宗周弟子,南都立,史可法派之往苏松处理民乱,后因阮大铖欲加害,辞归。清兵下杭州,先于乃师自绝。

清朝第三位皇帝爱新觉罗·胤禛,曾有这样一段话:夫明末之时,朝廷失政,贪虐公行,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至于流寇肆毒,疆场日蹙,每岁糜饷数百万,悉皆出于民力,乃斯民极穷之时也。我朝扫靖寇氛,与民休养,于是明代之穷民,咸有更生之庆。吕留良岂毫无耳目,乃丧心昧理,颠倒其说,转言今日之民穷乎?[1]

这是雍正六年(1728),他讯问吕留良案要犯曾静的过程中,逐条批驳吕氏言论时所说。在他而言,以上每个字皆得谓之掷地有声、凿然可据。我们先前的讲述,不少地方也颇能为他佐证。总之,从历史事实角度乃至从道义角度,朱明被满清取代,算得上情理蔼然。

然而,实际的情形则不如人愿。到吕案发生时,满清入主中国已有八十余年。经过这么漫长的时间,汉人尤其是其知识分子,仍然很顽强地抗拒满清统治,对明朝念念不忘。这让雍正觉得全然不可理喻。清初与晚明,二者气象之不同,孰明孰暗,昭昭在目。一个繁荣昌盛,一个腐朽没落;一个蒸蒸日上,一个暗无天光。谁应被歌颂赞美,谁应被批判唾弃,难道不一目了然么?可吕留良、曾静之流,罔顾事实,偏偏将丑陋不堪的明朝抱住不放,对蓬勃强大的清朝(《大义觉迷录》几次提到清朝版图的伟大)却极尽攻击之能事。这种人,说他们“丧心昧理”有什么不贴切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