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开始。当晚,正好有西风大风。之前多铎传令军中每个人必须准备桌子两张,火把十个,不能完成任务,打四十军棍。此令既下,周遭民间桌几及扫帚抢掠一空。夜半,清军将扫帚浸裹油脂,缚于桌腿,点燃放入江中,乘风顺流飘向南岸。火光彻天,南岸守军见之,以为清军渡江,大炮齐发。久之,炮弹几尽。此情此景,可谓“草船借箭”的翻版。
结果,一是明军炮弹被大量消耗,二是转移明军视线——以为烛火漂流线路就是清军渡江线路。实际上,多铎选择的渡江地点在别处,名叫七里港(也有作“老鹳河”或“坎壜桥”)。初九黎明,真正的渡江行动开始。清兵开闸放舟,蔽江而南。南岸守将郑鸿逵、郑彩一见,立即扬帆东遁,余下的全线溃乱,军人纷纷卸甲鼠窜。清军登岸,兵不血刃,镇江遂成江南首座沦失之城。
第二天,乙酉年五月初十,公历1645年6月3日。南京城有一些传闻,然“窃窃语乱,各官犹未知确信”[54]。朱由崧肯定知道全部事实,可他不动声色,以致后来的事情相当突然,谁也没看出苗头。午后,传旨梨园入大内演戏,像平常一样,朱由崧优哉游哉,与众太监、近倖“杂坐酣饮”:漏二鼓,与内官数十人跨马出通济门,(韩)赞周从之,文武百官无知者,宫娥女优杂沓西华门外。[55]
——文武百官无知者,并非事起仓猝,没有时间打招呼,而是不屑于、不相干。“冷淡”是其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