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顶点读书网 > 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 > 第107章 水印防伪

第107章 水印防伪

要知道,空印案在当时可是震动了整个大明官场,涉及官员之多,令人咋舌。^萝+拉+暁-说¨ ~埂¨薪/醉^全′那些被牵连的官员,有的或许真的只是无辜受累,但在这权力的游戏中,谁又能说得清呢?

唐仨仁心里明白,这“空印”一事,若真的“爆雷”,那将是一场怎样的风暴。按老朱的脾气,可不会管你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欺骗他的,在老朱看来,只要是欺骗他了,就是欺君之罪,这放在任何一个帝王那里都不是能够轻易避开,而现在,几乎从上到下,除了老朱之外,所有官员都知道的一件事情。

空印,就是在一些文书上先盖上章,然后等到了需要用到文书的时候,再填上具体的一些内容数值什么的。

说好听点叫方便诸多官员公干,说难听点,就是弄一张空白的“圣旨”,上面你想填啥内容自己填就是了。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不会因为个人的意志而停歇。

好在唐仨仁早就知道这段历史,所以自然早就有所准备了,只不过就算早有准备,也只有尽力而为,希望能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中,保住更多人的性命。

哪怕是一群恶心的官员,那也不能这么被老朱杀了,而是应该留着当一阵子牛马之后,若还有改过的可能,就先留着吧。

为什么会考虑应对这即将到来的风波,唐仨仁想的是,大明的人好不容易摆脱了“低等人”的枷锁,才刚稍微放松了没多久,因为“空印”的事若是死的人太多,不管是不是官员,牵扯进来的普通人同样不会少。

唐仨仁早就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开始研制水印技术,其实就是一种“隐形的章子”,本来是为未来的大明宝钞做准备的,结果这空印一事先来了,其实大明的一些文书保密方式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说一些“火泥封信纸”,一旦信封有半点受损的情况,这封信基本可以断定已经无效了。零点看书 追罪欣章结

“上位,出大事了....”

正史上,毛镶是怎么进入老朱的视线的,其中就有“空印”这件事情,按明朝规定,每年各部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朱元璋时明朝的首都在南京,也就是应天,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到南京来报送账册。当时上缴的是实物税款即粮食,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是大概率事件。稍有错误就要打回重报,江浙地区尚好,而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的官员因当时交通并不发达,往来路途遥远,如果需要发回重造势必耽误相当多的时间,所以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

这原本是从前朝既有的习惯性做法,也从未被明令禁止过。

但是老朱这位苦哈哈出身的皇帝不知道啊,就算知道也不会允许出现这种事情滴,同时明初的不少官员不仅沿用了前朝的一些管理方法,他们本人也算是前朝的官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的官,这就懂了吧?

老朱正在与朱标讨论一些事情,突然间秘书团的一位主事的年轻人拿了一份奏折闯进了大殿,二虎带着他一起来的,这年轻人好像是叫什么黄子澄来着,这黄子澄说真的还是个名人,只不过不是因为名声好才出名的。\0,0/暁~税`惘. `埂.薪+最*全·

洪武元年的时候黄子澄刚十八呢,这个时候年纪也只是二十四五的样子,正是当打的时候,若是唐仨仁在这里,一定会感叹老朱是真敢用这种头铁的家伙啊。

当然最初的时候唐仨仁是想推荐一位的,就是那位更头铁的铁弦,可惜这个时候这位“铁公”应该才十岁呢。

“黄子澄,你搞什么鬼?出什么大事了?”

如果不是出了天大的事情,这秘书团的黄子澄也不会这般急轰轰的跑过来,甚至连通报都忘记了。

黄子澄喘了口气,神色凝重地道:“皇上,户部最近有不少地方上报的钱粮账册有问题,经过仔细核查,发现很多账册都是事先盖好印信的空白账册,被地方官员随意填写。”

老朱一听,眉头紧锁,怒道:“竟有此事!这些家伙真是胆大包天!来人....”

声音未落下,朱标看了一眼黄子澄,之后制止了老朱:“父皇,此事涉及官员众多,若是大张旗鼓,只怕会引起朝野震动,另外,这空印一事,儿臣早就知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