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库储备而言——隋朝曾经设有多个粮仓,其中最有名的是洛口仓,这个粮仓曾经为隋末的枭雄李密所用,用之以收拢人心,李密也因此将瓦岗军推向了历史的顶峰。′如/文¢王¢ /蕪^错¢内¢容\然而,到了贞观十一年,隋朝灭亡20年之后,有个监察御史马周曾跟李世民提起了隋朝粮库的情况:“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到了此时,隋朝粮仓内的粮食衣帛,居然还有富余!
更令人吃惊的,是1969年的一个考古发现。考古学家在洛阳地下发现了隋朝的一个粮仓——含嘉仓,面积达45万多平方米,内探出259个粮窖;其中还有一个粮窖还留有已经炭化的谷子50万斤。
如此种种,我们可以了解,在隋文帝治下,在开皇年间,隋朝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了中国中古史一个历史性巅峰。
跟处于经济重建期的汉文帝不同,隋文帝,生活在一个经济大爆炸的年代,他完全可以活得很好——吃得很好,穿得很好,玩得很好;但是,隋文帝是怎么做的呢?他的生活是怎样的情况呢?
据《资治通鉴》的记载,隋文帝平时的衣物装饰,都很少有新的,通常都是用旧了之后缝缝补补,然后拿来接着用(乘舆御物,故弊者随令补用);平时吃饭,只吃一个肉菜——不知道朋友们看到这里有没有泪流满面(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而后宫穿的衣服,更是洗涤了多次的衣服(后宫皆服浣濯之衣)……
隋文帝将简朴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他对所有人都严格要求,甚至,他还因此处理了两个儿子——太子杨勇和秦王杨俊(我们在正文中会详细介绍)。′辛+丸,本`鉮_栈? !已?发?布_最?歆?漳·节′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当我们想起简朴这个词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人物,就应该是隋文帝杨坚。然而,实话说,有多少人能想到这个人呢?
隋文帝杨坚,就如他的简朴之名被我们习惯性忽视一样,他的所有一切,都并不处于一个主流视野之中,当我们谈到有为之君时,我想,可能大多数人都不会马上就想到他。?j!i.n-g?w+u\x¢s-.^c′o′m/
隋朝的受冷落,也如隋文帝的受冷落一样,在中国历史所有的大一统王朝中,或许,隋朝会是我们最晚想到的那一个,就算我们想到了隋朝,我想,大部分人想到的也不会是隋朝所拥有的强大,而只是作为盛唐的陪衬。
然而,当我们展开历史,重新审度隋朝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究竟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们究竟是无视了一个如何值得大书特书的时代:
在隋朝完成大一统之前,中国历史,正处于最黑暗的一段时间——自从西晋灭亡后,中国就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这种分裂,长达将近300年的时间,这是中国历史除了春秋战国而外,最大的一个分裂期;这场大乱世,拥有着大量令人感到齿寒的黑暗面。
第一个黑暗面,乃是各民族之间的残杀和压迫。五胡乱华,就将民族仇杀带向了一个高峰,在这毫无逻辑的杀戮中,甚至,还产生了冉闵这样的混世魔王。很多极端主义者,将冉闵视作民族英雄,在这些人看来,对付仇杀的最好方式,是更暴烈的仇杀;然而,冤冤相报何时了,这样的仇杀,又何能解决根本问题?
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一直持续到了隋朝建立之前。在北魏沦亡之后,中国北方一分为二,其中东方的政权,叫做北齐。北齐的建立者高欢,是个完完全全的汉人,但令人感到悲哀的是,这小子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过汉人,他非但自视为鲜卑人,而且,还变本加厉的实行民族分治,继续鲜卑民族对汉民族的压迫——同样的,在正文中,我们会详细的看到这些。
第二个黑暗面,乃是世家大族对平民百姓的阶级压迫。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南梁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将领,他叫陈庆之,有关于他的传奇,本书开篇就会提到,然而,大家知道,这样一位出众的人物,混了多少年,才拥有了带兵作战的机会么?答案是,陈庆之第一次出征,已经是42岁,而且,当时的他,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为什么这样的人物,却迟迟没有得到重用呢?原因是,他出生寒门。
这就是这场大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