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业城中的商贩与山阴城的商贩多有往来。”
张布将心中忧虑道出。
孙皓听罢,心头再度一沉。
若魏军占据建业城的消息传至山阴城,吴国的根基定将遭受重创。
局势危急,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速召诸葛诞!”
孙皓立刻命人去寻诸葛诞。
此刻,孙皓心乱如麻,张布亦焦躁难安。
若有更多人商议,或许能找出对策。
侍从闻声赶忙前往校场寻找诸葛诞。
得知孙皓有急事,诸葛诞匆匆结束操练,赶往王宫。
甫入宫门,便见孙皓与张布愁眉不展、神情焦躁。
“何事令二位如此忧虑?”
诸葛诞不解地询问。
“将建业城之事告知他。”
孙皓未多言,示意张布转述。
张布复述了先前所述之事。
诸葛诞闻言,顿时愣住,思绪一时空白。
听闻建业城之事,诸葛诞深感震惊,亦察觉到危机。
“消息可确定?”
诸葛诞语气平淡却透着凝重。
“我再派人核实建业城情况。”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魏军己开始控制建业城。”
“具体进展尚不清楚。”
张布坦言忧虑。
三人皆皱眉沉思。
一旦建业城百姓大多归附魏军,日后收复该城将更困难。
若城中民众能协助吴军里应外合,则夺回建业城的机会较大。
然而,以吴军现有兵力,短期内难以集结足够力量攻城。
三人寄希望于吴国百姓不会轻易倒向魏军,同时盼魏军尽快发动攻势,在水战中重创敌军。
吴国百姓若得知本国实力增强,信心必将倍增,民心亦会向背分明。
民心既定,军心必振,士气随之高涨。
士气一盛,吴国实力自然得以提升。
“有何计策可击退魏军?”
“又如何使魏军远离建业?”
孙皓平静道出心中所想。
“陆战难敌魏军铁骑。”
“如今魏军似欲于建业休整。”
张布剖析现状。
“若魏军处境如吾等般困顿呢?”
诸葛诞提出关键思路。
“如何令魏军处境同吾等一般?”
“魏军拥无敌铁骑,此乃实情。”
张布虽不愿挫其锐气,却不得不承认。
“若魏国国都被扰,岂有不回援之理?”
诸葛诞此言,让张布与孙皓皆感意外。
“难点在于,何处能给魏国国都以威胁?”
“吾等现有余力行此事乎?”
张布断然否决此念。
内外交困之际,吴国实难为继。
吴国连组建征伐之师的兵力都捉襟见肘。
更遑论远袭魏国国都。
纵使不计魏国国都守备如何森严,单是山阴至襄平间的重重关隘,吴军能否抵达襄平尚属未知。
“非谓吾等亲征。”
诸葛诞莞尔一笑。
“汝意何为?”
听闻此言,孙皓立时兴奋起来。
“可唆使他人代劳。”
诸葛诞话语一出,孙皓喜形于色。
但张布陷入深思。
“妙哉!”
“既能耗魏军之力,又保吴国元气。”
孙皓对诸葛诞的提议颇为满意。
正当孙皓与诸葛诞欢欣之时,张布缓缓道出忧虑。
“此事不易施行。”
“有何依据?”
诸葛诞察觉到张布话中有试探之意,便用稍显冷淡的语气反问。
“首先要考虑的是人选。”
尽管听出诸葛诞语带质疑,张布依旧首言:
“匈奴。”
“匈奴意图侵入中原之事,天下皆知。”
“若论阻碍,魏国无疑首当其冲。”
诸葛诞语气笃定。
“如何确保匈奴按你的设想行事?”
张布追问。
“匈奴欲侵中原,势必与魏国交战。”
“只需告知他们魏军不在境内,匈奴岂会错失良机?”
诸葛诞情绪激动地回应。
“至于谁去……”
张布敏锐地捕捉到诸葛诞话语中的决绝。
他立即抛出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