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老者的生活,无论是在海下还是移居陆地后的时代,都足以撰写好几卷专著。!w.6¨1+p`.¢c.o′m¨浅水区的居民继续充分利用头部五条主触须末端的眼睛,以颇为平常的方法磨练雕刻和书写的技法,它们靠金属笔和防水涂蜡表面完成书写。大洋深处的居民不但用怪异的磷光生物提供照明,还用一种特殊的次要感官补充视觉上的不足,这种感官通过头部的五彩纤毛发挥作用,使得所有古老者在紧急时都能够不依靠光线而行动。向深海而去,雕刻和书写的形态发生了古怪的变化,加入了似乎是化学覆膜过程的环节(大概为了保护磷光质),但浅浮雕无法清楚地向我们说明。它们在海中的活动一半靠海百合状的肢体划水游泳,另一半靠身体下半部长有伪足的触手摆动。它们偶尔会利用两对或更多对折扇状的肉膜翼长距离俯冲滑行,在陆地上则主要用伪足行走,但时常也会展开翅膀,飞到极高的地方或跨越极远的距离。在肌肉与神经系统的协同作用之下,分化出海百合状肢体的纤细触手极为精细、灵活、强壮和准确,使得古老者在进行各种艺术活动和其他手工操作时能够发挥出最高的才能和灵活性。,精¢武/暁`税¢网, *冕?费\阅.毒*
古老者的身体坚固得难以置信,海底最深处的巨大压力似乎都不足以伤害它们。鲜有古老者会死于非命,因此墓地的面积极为有限。它们会在垂直掩埋的死者上方修建五角形坟丘并刻上铭文,丹弗斯和我看到这里,不得不暂停片刻,等待心情恢复平静。正如雷克先前的推测,这种生物像蕨类植物一样靠孢子繁殖,但身体异常坚固,寿命又长得可怕,世代更替极慢;除非要在新开垦的地域殖民,否则它们不会大规模生发原叶体。新个体成熟得很快,接受的教育显然超出我们能够想象的所有标准。智性与美学活动高度发达,占据主导地位,催生出一整套经受过时间考验的习俗和制度,我会在即将出版的专论中加以详细阐述。习俗和制度在海底和陆地上有着细微差别,但基础和精要完全相同。
和植物一样,它们能够从无机质中摄取养分,但似乎更热爱有机质尤其是动物来源的食物。它们在水底食用未经烹饪的海洋生物,但在陆地上则会精心烹制食物。它们狩猎和养殖肉用牲畜,探险队先前在一些骨质化石上注意到的古怪印痕,就是用利器屠宰动物时留下的。?第,一¢看!书.枉\ /已,发,布+嶵\芯?蟑/劫¢它们能极好地适应所有常见的环境温度,不需要防护措施就能在接近冰点的海水中生活。然而,一百万年前左右更新世大寒潮来临时,陆地居民还是不得不求助于包括取暖设施在内的各种特殊手段,直到最终被致命的寒冷赶回海底深处。根据壁雕中的传说记载,它们在穿越宇宙空间飞行时会吸收某些化学物质,变得几乎不需要进食、呼吸和保持体温,但到了大寒潮来临的年代,这种方法已经失传。总而言之,它们无法继续依靠辅助设施在陆地上安然无恙地生存下去了。
古老者没有性别,身体构成部分类似植物,缺少像哺乳类生物那样建立家庭的生物学基础,但似乎会在更舒适地利用空间和性情相投的原则上组织起更大的家族——我们从壁雕中同居者的职业和娱乐活动推测出了这个结论。装饰住所时,它们喜欢将所有物品摆放在巨大房间的中央,留出墙壁供雕刻装饰。陆地居民通过某种很可能基于电化学原理的装置提供照明。陆地和水底的古老者都使用模样古怪的桌椅、状如圆柱框架的床铺(因为它们休息和睡眠时都保持直立,只是收拢触手而已)和摆放铰接页片的储物架,页片表面有着凸起的圆点,那应该就是古老者的书籍。
尽管无法从壁雕中推测出确定的结论,但它们的政府似乎相当复杂,很可能已经实现社会主义。城市内和城市之间的商业极为发达,五角形带铭文的扁平小筹码充当钱币。我们探险队发现的小块绿色皂石很可能就是这种货币。尽管它们的文明以城邦为主,但农业和畜牧业同样存在,还有采矿业和规模有限的制造业。居民经常旅行,但除了大规模殖民迁徙,永久性的移居似乎颇为罕见。个体旅行时不需要外部辅助手段,因为古老者似乎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在地上、空中和水下行动。不过,货物总是由负重驮兽搬运,在海底是修格斯,后来在陆地上是各种各样的原始脊椎动物。
这些脊椎动物,以及其他无数种生命形式——包括动植物,无论生活在水下、地上还是空中——都是古老者制造的活细胞在其注意力范围外未经导引的演化产物。它们能够无拘无束地